胃镜作为诊断食管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一听说要做胃镜,很多人心里难免打鼓,担心这项检查会伤害身体。今天,我们就来客观聊聊胃镜检查,帮助大家拨开迷雾,了解真相。

胃镜检查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胃镜是一条细长、柔软、前端带高清摄像头的医用软管。在专业操作下,它经口腔缓缓进入,依次经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上段。其前端的摄像头如同一位“内镜侦察兵”,将消化道内部的实时影像传送到显示屏上,帮助医生清晰观察黏膜状态,准确识别炎症、溃疡、息肉、早癌等病变。
做胃镜,真的会伤害身体吗?
从医学角度讲,胃镜是一种侵入性检查,说完全无创是不科学的。但关键在于:在规范操作下,胃镜检查的整体安全性非常高,其可能带来的轻微不适或极低概率的风险,远低于漏诊严重疾病的后果。

胃镜检查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1. 咽喉不适
胃镜通过咽喉时,可能因刺激黏膜引起短暂恶心、呕吐感。部分患者在检查后可能出现咽喉轻微疼痛或异物感,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建议可用淡盐水漱口或含服润喉片以缓解不适。
2. 胃黏膜轻微擦伤
胃腔并非直筒状,而是有多个弯曲。胃镜在推进过程中,可能因重力或胃形变化与黏膜发生轻微摩擦。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循腔进镜”的规范操作,此类情况已非常少见。即使发生微观擦伤,胃黏膜的强大自愈能力也能确保其快速修复。
3. 胃肠胀气与短暂痉挛
为充分观察黏膜,检查中会适量注气以撑开胃腔,这可能导致术后腹胀。医生在退镜时会主动吸出部分气体,患者也可通过打嗝或排气缓解。少数人可能出现短暂胃肠痉挛,通常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用药。

4. 出血或穿孔(极罕见)
在患者本身存在严重溃疡、肿瘤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时,理论上有出血或穿孔的可能。但专业医生会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操作中轻柔谨慎,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5. 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刺激,可能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或心律波动。因此,检查前医务人员会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认无禁忌症后方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6. 心理压力
不少患者对检查过程本身或可能的结果感到焦虑。事实上,充分了解流程、信任医护人员并选择无痛胃镜等方式,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如何将不适与风险降到最低?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熟练的医生手法更轻柔,能有效缩短检查时间,减轻不适。
严格做好检查前准备:遵医嘱禁食禁水,必要时服用麻醉或祛泡剂,调整原有用药。
检查后科学护理:检查后1–2小时内暂禁饮食,之后从温凉流食开始,避免辛辣、粗糙食物。
胃镜检查虽不属于“舒适体验”,但其所带来的健康获益远远超过短暂的不适。尤其对于早期胃癌、食管癌的筛查,胃镜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当医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时,请不要因过度担忧而拒绝。科学认识、积极配合,才是对健康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