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止痛药变“胃杀手”!中医:3类伤胃药最常见,4招护胃避风险
创始人
2025-11-12 18:42:55
0

提到吃药,很多人只关注“能不能治病”,却忽略了“会不会伤胃”。门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头痛、关节痛时长期吃止痛药,最后查出胃糜烂、胃溃疡;或者因为慢性病吃着药,不知不觉就出现胃痛、反酸。消化科医生提醒:药物是把双刃剑,有些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正在悄悄“啃食”你的胃黏膜。今天就用大白话,带大家摸清“伤胃药”的底细——哪些药最危险、它们怎么伤胃、不同人群该怎么用药,帮你避开“吃药治病变吃药伤胃”的坑。

一、先搞懂:胃为什么这么“怕药”?你的胃有层“保护罩”

胃能每天消化食物,却不会消化自己,全靠一层“胃黏膜屏障”在守护,就像给胃壁穿了件“防弹衣”:

- 第一层“黏液盾”:胃黏膜会分泌黏液,像一层凝胶贴在胃壁上,能中和胃酸,挡住胃酸对胃壁的腐蚀;

- 第二层“修复盾”:胃黏膜细胞更新速度很快,就算有轻微损伤,也能快速修复;

- 第三层“供血盾”:胃黏膜下丰富的血管,能及时输送营养,维持屏障功能,还能带走有害物质。

而伤胃的药物,本质就是破坏这层“防弹衣”——要么直接腐蚀黏膜,要么阻止黏液分泌,要么让黏膜修复变慢。就像把胃的“保护层”拆了,让胃酸这把“剪刀”直接剪向胃壁,时间久了,糜烂、溃疡、出血就全来了。

二、3类“胃杀手”药物最常见!很多人天天吃却不知道

在伤胃药物里,这3类药最典型,覆盖了日常止痛、慢性病治疗等场景,尤其长期吃风险更高,一定要警惕:

1. 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的“双刃剑”,伤胃第一名

这是最常见的“胃杀手”,像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这些,很多人头痛、牙痛、关节痛时都会自己买着吃,却不知道它们伤胃的威力有多强。

- 怎么伤胃:一方面,这类药本身偏酸性,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就像往伤口上撒醋;另一方面,它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促进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的关键,没了它,胃的“黏液盾”就变薄了,胃酸很容易突破屏障,腐蚀胃壁。

- 谁最危险:长期吃(比如关节炎患者连续吃几周甚至几个月)、一次吃太多、同时吃多种这类药的人;还有老人、有胃溃疡病史的人,风险直接翻倍。临床上,长期吃这类药的人,15%-30%会出现胃黏膜损伤,严重的会胃出血、穿孔。

- 注意:就算是“肠溶片”(号称对胃刺激小),也不是绝对安全,长期吃照样有风险;有些心血管病人需要每天吃低剂量阿司匹林,虽然剂量小,但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护胃。

2. 糖皮质激素:“消炎高手”也伤胃,还会让溃疡“隐身”

这类药比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常用于治疗过敏、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消炎效果好,但对胃的伤害也很隐蔽。

- 怎么伤胃:它会让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变差,就算胃壁有损伤,也难长好;还会增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相当于“一边拆保护盾,一边加攻击力”。更麻烦的是,它会提高疼痛阈值,就算胃里已经有溃疡,你可能也不觉得痛,等发现时往往已经出血或穿孔了——这就是“类固醇溃疡”的可怕之处。

- 谁最危险:本身有胃溃疡、胃炎的人;如果和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伤胃风险会“1+1>2”,必须严格避免。有研究显示,用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高达37%。

3. 其他“隐形伤胃药”:降压药、抗生素都在列

除了前两类,还有些药平时不显眼,却也可能悄悄伤胃,比如:

- 部分降压药:像含利血平的降压药,会促进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说明书上通常会写“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禁用”;

- 某些抗生素:比如四环素、红霉素,口服时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加重溃疡;静脉滴注红霉素时,也可能出现胃肠不适;

- 补铁、补钙药:像氯化钾片、铁剂、碳酸钙,直接接触胃黏膜会产生刺激,吃多了可能胃痛、胃胀;

- 抑酸药(比如奥美拉唑):别以为它是治胃病的就安全!短期用能保护胃,但长期(比如连续吃几年)用,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还会影响钙、维生素B12的吸收——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不能自己长期吃。

三、不同人群用药:胃不好的人,吃药要“如履薄冰”

如果本身就有胃病,吃药更要小心,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避雷指南”:

- 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已经变薄、功能减退,要绝对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吃任何新药前都必须咨询医生,别自己随便加药;

- 胃溃疡/胃糜烂患者:活动期(正在痛、有出血)时,绝对不能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如果实在需要止痛,得在医生指导下选对胃刺激小的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但要注意它伤肝,不能多吃);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果需要长期吃抑酸药(比如奥美拉唑),一定要先根除幽门螺杆菌——不然长期抑酸会加速胃黏膜萎缩,增加胃癌前病变的风险;

- 老人、慢性病患者:老人胃黏膜本身就脆弱,再加上可能同时吃多种药(比如降压药+降糖药+止痛药),药物之间可能相互作用,伤胃风险更高,必须定期让医生评估用药方案,能减药就减药。

四、4招“护胃用药法则”,帮你避开风险

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很多药物伤胃的风险都能降低,记住这4点关键:

1. 主动“报病史”:看病时别忘说“我有胃病”

不管看什么病,哪怕是看感冒、头痛,也要主动告诉医生“我有胃炎/胃溃疡”——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避开伤胃的药,或者给你搭配护胃的药。很多人就是因为没说,医生开了伤胃药,最后加重胃病,得不偿失。

2. 不自行“瞎吃药”:尤其是止痛药、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都是处方药或需要在药师指导下用,别自己随便买、长期吃。比如头痛偶尔吃一次没问题,但如果每周都痛、需要经常吃,一定要先查清楚原因,而不是靠止痛药“硬扛”;关节痛的人,也可以和医生沟通,换对胃刺激小的治疗方式(比如理疗)。

3. 必须吃伤胃药时,记得“搭护胃药”

如果因为病情不得不吃非甾体抗炎药、激素这些,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联合防护”:比如同时吃胃黏膜保护剂(像替普瑞酮),或者短期用抑酸药,帮胃黏膜“加层保护”。比如心血管病人长期吃阿司匹林,医生通常会让搭配抑酸药,减少胃损伤。

4. 定期“查胃镜”:高风险人群别偷懒

长期吃伤胃药的人(比如吃了半年以上非甾体抗炎药)、有胃溃疡病史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看看胃黏膜的情况。很多胃损伤早期没症状,靠胃镜才能及时发现,避免发展成出血、穿孔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药物是治病的工具,不是伤胃的“凶器”。关键在于“会用”——知道哪些药伤胃、自己的胃能不能扛住、怎么护胃。尤其是胃不好的人,吃药前多问一句医生,用药时多留意身体反应,才能既治好病,又护好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瓜... 2025/26赛季英超联赛即将迎来第11轮的焦点对决,曼城将在主场迎战利物浦。对于瓜迪奥拉来说,这场...
“玄龙”更多细节公布!隐身无人... 昨天,人民空军发布成立76周年主题微电影《梦远》,曝光了攻击-11(代号“玄龙”)隐身无人机入列的消...
一图读懂丨如何推动全球人工智能... 文案:雷渺鑫 设计:张莉娇 统筹:李政葳、王爱民 光明网出品
心理咨询师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垃...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总认为那些擅长倾听和宽慰的人,是更坚强的,是不会脆弱的。 就像在很多人看来,...
热带岛屿的降温考题:海南如何推... 从4月到10月,从住处步行到办公地,明明只要十来分钟,但不得不撑一把伞,还是酷热难当汗流浃背。201...
阳宅风水禁忌100条,教你如何... 为弘扬易学风水国粹,造福人类,让大家自学风水知识不求人,小编整理了古圣先贤所总结,当代易经风水堪舆的...
太可爱了!上海机场“飞天大叔”... 近日,上海虹桥机场一位“敦煌飞天大叔”火遍全网,网友都在找他! 事情还要从一段“偶遇”说起,这位大...
湖北巴东:拉纤漂流“拉”动冬日... 近日,在湖北省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初冬时节的拉纤漂流,沉浸式感受峡江纤夫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