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计划锻炼时,都会思考一个常见的问题,早上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更有效?一些人喜欢在清晨运动,认为可以让身体更快进入状态;也有人偏爱夜跑,感觉流汗更多、睡得更香。然而,科学家们一直希望用实验来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天中的运动时间,是否真的会影响锻炼效果,尤其是减肥?

什么时间段运动更有利于减肥(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进行长期、定时的运动训练,发现即使运动量和强度完全相同,运动的时间段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代谢结果。
为什么运动时间可能影响减肥效果
人体并非始终以同样的方式消耗能量。我们的体温、激素水平、血糖、心率等多种生理参数都会随昼夜变化而周期性波动,这种节律被称为昼夜节律或生物钟。它不仅存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于肝脏、脂肪、肌肉等组织器官中。
在肌肉中,这套时间控制系统会影响能量代谢的路径,何时更倾向于分解脂肪,何时更偏向利用葡萄糖。平时我们摄入的糖和脂肪会以不同形式储存在体内,运动时肌肉会根据当下的代谢状态选择哪种燃料作为能量来源。如果运动发生在身体更容易动员脂肪的时段,理论上就更有助于减少体脂、改善代谢。
过去一些研究已经发现,运动时间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血脂水平以及肌肉能量的使用方式。但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下午或傍晚锻炼更有利于代谢健康,也有研究认为早晨运动能提高脂肪氧化效率。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实验控制条件、人群差异、饮食和睡眠周期有关。因此,需要一个可以严格控制外部变量的模型来进一步验证,而动物实验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睡前运动或许更有利于控制体重
在这项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美国贝勒医学院合作完成的研究中,科学家选择了小鼠作为模型,对不同运动时间的长期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团队让小鼠在睡前和刚睡醒两个时间段进行相同强度、相同时长的跑步机训练,持续五到六个月。结果发现,运动时间虽然不同,但代谢结果出现了明显差异。
首先,睡前运动的小鼠体重增长更慢,体脂比例更低,而肌肉力量和耐力都有明显提升。它们的血糖耐受性也优于早晨运动组,说明身体更善于调节能量平衡和利用血糖。这一现象提示,运动的时间并非无关紧要,而与体内代谢节律密切相关。
研究进一步发现,关键调控因子是一类名为 Rev-erb 的肌肉生物钟基因。它能在不同时间调节肌肉能量代谢。在活动前期,Rev-erb 的活性较高,促进糖的利用,而在睡前阶段,它下降,使肌肉更倾向于使用脂肪供能。当科学家在小鼠肌肉中敲除这一基因后,不论在什么时间运动,体重、脂肪比例和血糖改善的差异都消失了。
多组学分析显示,Rev-erb不仅参与糖脂代谢通路,还调控与肌肉收缩、能量转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失去这一分子后,小鼠表现出较强的耐力,力量却下降,说明代谢长期偏向脂肪供能会改变肌肉功能特征。整体结果揭示,肌肉内部的生物钟通过调节糖脂利用的节奏,决定了运动时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结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肌肉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消耗能量,它在不同时间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代谢偏好。研究结果表示,在人类中,傍晚或临睡前进行适度、有规律的运动,可能更有利于调节代谢、控制体重和维持血糖稳定。
当然,科学研究提供的是总体规律,而个体差异依然存在。对于早起习惯的人群,晨练依旧有助于提高警觉性和心肺功能;对于工作繁忙、夜间才能锻炼的人来说,晚间运动或许能更充分地激活脂肪代谢。最重要的是,规律与持续远比时间点更关键。无论何时动起来,都在推动身体向更健康的方向调整。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侵权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