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都,这座城市这些年变化真大,从一个大家眼里的休闲之都,慢慢变成西部经济引擎,现在甚至有人喊出它是第二个上海的口号。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下辖十二个区三个县五个县级市,海拔从五百到三千米不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型,一年平均气温十六度,雨水一千毫米左右,这条件适合种地也适合人住。耕地利用率高,平原垦殖指数超六十,全国平均才十点四,矿产有煤炭一亿四千六百万吨储量,天然气十六点七七亿立方米。这些基础资源让成都从农业起步,逐步转向工业和服务业。
成都的经济腾飞从交通基础设施抓起。2013年中欧班列首发,从青白江铁路港出发,载着电子产品和机械直奔波兰罗兹。那时候一年才几十列货,主要是本地出口货。到2016年线路扩到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蒂尔堡,货物种类加了汽车零件和化工,年开行四百六十列,货值超五十亿。成都投钱建专用支线,准点率保持九十八以上。
2018年破千列,搞多式联运,公路航空结合,欧洲货到成都只要十二天。2020年疫情下逆势涨,2021年一九四八列,标箱十五万,货值两千亿,因为海运堵了转陆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从2017年起步,成都连广西钦州港,第一批货有水果海产,直达东南亚,2022年贸易破五百亿。
2021年底中老铁路通车,成都首列货载茶叶纺织到万象,时间从二十天缩到三天,出口涨二十五。2024年中欧班列超两千列,货值三千亿,冷链两千三百柜,涨五点五倍。这些线路拉动产业,电子信息企业从2013年两千家到2024年超一万,产值一万五千亿。
政府政策也给力,2014年天府新区批国家级,面积一千五百七十八平方公里,主攻航空航天,引波音建维修基地,2020年企业三千家,投资两千亿。2017年生物医药园开工,五千亩地,辉瑞分厂进驻,2024年产值八百亿。
人口跟着涌,2010年一千四百零五万,2020年普查两千零九十三点七八万,净增六百八十八万,多是周边务工。2021到2023年年均十五万,城镇化从七十六到八十点五。经济上,2013年GDP九千一百零九亿,2023年两万两千零七十四点七亿,涨一倍多,占四川三十六点七。2024年两万三千五百一十一点三亿,涨五点七,第一产业五百四十点一亿,第二产业六千七百五十二点九亿。成都都市圈2024年两万九千七百五十六点八亿,涨五点九,占省近一半。
这些年成都产业升级快,新能源汽车2022年产值三千亿,比亚迪建厂,产能五十万。税收优惠2023年减免五百亿,民营经济一万一千八百亿,占GDP五十点三。国际上,2015年首飞伦敦,2020年航线一百二十条,2024年客运八千七百万人次,货八十万吨。2025年三季度新批七条线,直飞多洲。
领馆从2010年十个到2024年二十三个,中西部最多。友好城市从五十到一百一十二,五大洲全覆盖。欧洲文化季从2017年办,十万人参加,2023年友城音乐周五十国青年来。五百强从一百到三百一十五,2025年再加几家科技金融。外资2024年一百五十亿美元。这些让成都从区域中心变国际门户。
成都争西部第一城,主要跟重庆比。重庆人口三千一百九十点四七万,领先,但成都2147.4万追得紧。重庆GDP2024年约三万亿,成都两万三千五,但成都增速稳。重庆消费强,2025年1-2月社零总额全国第一,但成都消费总额2025年前三季度八千二百九十一点七亿,涨六点五,反超部分东部。
全球城市排,成都2024年五十八,重庆稍后。成都人均GDP十点三万,高于贵阳昆明南宁。地形上,成都平原肥沃,重庆山多,但成都物流枢纽强,中欧班列起点,重庆也参与但成都辐射广。
人口上,成都即将赶北京。北京2024年末两千一百八十五点八万,2025年常住类似,城镇一千九百一十九点八万。成都2024年末两千一百四十七点四万,城镇一千七百三十五点二万,年增七点一万,北京减两点六万。
按这势头,成都很快超北京成第三大市,重庆第一上海第二。上海人口两千四百八十点二六万,GDP2025上半年两万六千二百二十二点一五亿,涨五点一,全年超五万亿。成都虽远但追赶中,上海外来人口九百八十三点四九万,成都流入多年轻人占比高。
成都国际化脚步稳,2025年签约四百三十五个项目,投资五千六百七十九亿,工业涨四十八点七。航线一百四十七条,领馆领先。新能源汽车产值超五千亿。人口流入年七万,北京减,预计赶超。国家中心城市定位,2025年GDP目标涨五点七,建产业园,向大都市转。
成都这些年靠实打实干出来,不是空谈。经济从依赖传统到高科技,人口从一千多万到两千多万,国际朋友圈从本地到全球。
这些变化接地气,居民生活改善,就业机会多,房价虽涨但比一线低。西部开发战略下,成都抓住机会,陆海通道中老铁路中欧班列都成支柱。跟上海比,上海金融贸易强,成都制造物流强,各有侧重。但成都增速高,潜力大,人口红利还在。
争西部第一,成都重庆各有优势。重庆体量大,工业重,成都创新多,服务业活。两人竞争拉动西部整体,贵阳昆明跟不上。人口赶北京,反映城市吸引力,北京调控严,成都宽松宜居。成都美食文化加分,吸引人才。未来看,成都需持续投资教育医疗,保持增长。
总的来说,成都崛起不是偶然,政策区位资源结合好。第二个上海虽夸张,但方向对。人口超北京在即,西部第一需努力。城市发展靠平衡,经济人口环境并重。成都这路走得稳,前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