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精神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的最新研究为全球数百万面临失智症威胁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专家们发现,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感”,不仅能提升心理健康,更可能成为保护大脑、降低失智症等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键要素。
研究数据:目标感与风险显著相关
这项长达15年的研究,追踪了超过1.3万名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结果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关联性:
核心发现:那些表示自己“拥有强烈人生目标感”的受试者,他们患上包括失智症在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大约降低了28%。
关联而非因果:尽管研究团队强调这目前只属于“关联性”而非明确的“因果性”发现,但这种正向循环已获得神经学专家的普遍关注。
神经学专家和老年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目标感如何为大脑提供保护:
健康生活方式:MedStar Health 老年医学部执行主任乔治·赫纳威(George Hennawi)指出,有目标感的人更倾向于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增加运动、改善睡眠、保持社交互动。这些行为能有效减少孤独与抑郁,增强心理韧性。
认知训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学教授朗达·沃斯库尔(Rhonda Voskuhl)补充,当人们感受到生命意义时,会更愿意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如阅读、思考、外出活动),这相当于为大脑提供了持续的认知训练,有助于维持心智敏锐。
神经学基础:从神经学角度看,这种持续的互动与活动促进了大脑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能形成新的神经连结,从而有效延缓大脑老化和认知退化。
专家建议,即使尚未找到明确的终极目标,也无需焦虑。保持开放心态和尝试新事物,就是最实际的起点。
具体行动:可以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如下棋、阅读、绘画、烹饪或参加社交团体。这些活动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带来幸福感与动力。
探索价值:《心理学前沿》的一项研究将这种主动寻找目标的过程称为“人生设计”(life-crafting),鼓励人们探索自身价值,规划理想未来,并设定具体行动计划,从而为生活赋予方向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