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的人,很多时候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人说,泡一壶好茶,看着热气袅袅升起,心也就静下来了。可也有人害怕,说喝茶到底是治病还是惹病?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各种传言,有人说喝茶能抗癌,有人却说喝茶反而容易致癌,搞得人心惶惶,茶杯都不敢举了。真相究竟是什么?
其实,茶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喝。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刀一样,刀本身不会伤人,是使用的人决定了它的作用。茶也是,关键就看是怎么喝。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茶叶中确实含有不少对健康有益的成分,比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都在很多研究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甚至可能的抗肿瘤活性。但是,要说茶能治癌,还真不能这么绝对地说。

很多人理解的“治癌”其实是个误区。医学上没有任何一种茶可以替代正规的治疗方法。所谓“茶抗癌”的研究,大多是在细胞实验或动物实验中进行的,剂量和人体实际饮用情况相差太远。
研究发现,茶多酚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但问题是,人每天喝茶所能摄取的量远远达不到实验中的剂量。这些效果放到人身上,并不等于就是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所以不能把喝茶当作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最多只能说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

不过喝茶对身体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从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来看,适量喝茶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调节血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有研究调查了超过十万人的健康数据,发现每天坚持喝茶的人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比不喝茶的人低大约20%。这个数字还是挺可观的。但前提是“适量”。喝得不对,再好的东西也可能变坏。
以下几点才是那些真正让喝茶变得“致癌”的行为。其实,茶不是元凶,是这几个错误的喝法把好茶喝成了毒药。

致癌的不是茶,而是这3个坏习惯!
1.爱喝“滚烫茶”
有些人图个“烫嘴”爽,一泡好茶倒进壶里,立马就喝下去。这种喝法真的对食道很不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就明确指出,饮用超过65度的热饮可能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这个温度其实就是刚泡出来那种烫嘴的茶。
食管表面非常娇嫩,长时间接触高温,会反复损伤黏膜,修复不过来就可能发生癌变。所以想要喝茶健康,第一步就是让茶凉一会儿,至少温度降到60度以下再喝才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2.一天十几泡,浓茶当水喝
第二个让人忽视的坏习惯就是把茶当水喝,一天泡个十几次,杯子都不离手。这种做法不仅对胃不好,还可能让身体摄入过多的咖啡碱。
很多人以为只有咖啡才提神,其实茶也含有咖啡碱,尤其是浓茶,含量非常可观。喝太多浓茶会引起心悸、失眠、胃酸分泌过多,甚至引起贫血。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肠胃功能下降,再这么喝,反而加重负担。

研究指出,每天摄入咖啡碱超过400毫克就可能有风险,而一杯浓茶可能就有50到100毫克,如果一天十几杯下肚,很快就超过限量了。所以茶虽好,不能贪杯。
3.空腹喝茶、饭后立刻喝茶
还有一个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实则隐藏危害的习惯是空腹喝茶或者饭后马上喝茶。空腹时胃里没东西,茶水一下灌进去,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胃痛。而饭后立刻喝茶也不好,尤其是吃了富含铁的食物。

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铁离子结合,形成不容易吸收的物质,长期下来可能引起贫血。这不是夸张的说法,是很多临床营养科医生都曾强调的问题。所以喝茶时间也很重要,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既不会刺激胃,也不影响营养吸收。
那到底一天喝多少茶比较合适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喝茶的量控制在3到5克干茶叶,泡2到3次为宜。如果用普通的家用杯子,大概就是2到3杯左右。
如果是泡工夫茶,那得控制频率,别总泡太浓太多。还有人说晚上喝茶睡不着,其实这也看个人体质,有些人对咖啡碱很敏感,就不要晚上喝。选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比如早上或者下午喝茶比较稳妥。

至于喝什么茶更好?这个就看体质了。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偏寒,适合年轻人、上火的人。红茶是全发酵茶,性质温和,适合脾胃虚寒的人。乌龙茶介于两者之间,对调节血脂有帮助。还有像普洱这类熟茶,相对温和,对肠胃刺激小,也比较适合老年人。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迷信某一种茶就一定好。关键还是看喝的人身体情况。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迷信所谓的“保健茶”或者“药茶”,市面上有不少打着保健旗号的茶,加入了一些不明成分,声称能降糖降压,甚至抗癌。

这种茶风险很大,没有正规批准的配方,很容易引起过敏、肝损伤甚至影响药物代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多次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这类产品。真正好的茶,是那种简单、干净、适合自己的茶,不需要多余的包装和噱头。
如果身边有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的朋友,有些人会想给他们推荐喝茶调养,但也要注意,不能随便。因为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吸收,比如正在服用某些抗癌药的人,茶多酚可能会干扰药物的代谢途径,导致效果下降。这种情况需要医生评估,不是靠网上看来的经验就能决定的事情。

茶本身是一种非常好的饮品,但再好的东西都得用对方式。错误的喝法,像烫口就喝、茶不离口、空腹狂饮这些,才是导致问题的罪魁祸首。适度、科学、合适自己体质的喝茶方式,才能真正发挥茶的健康作用。
别因为茶的好处就放飞自我,也别因为听说“致癌”就因噎废食。真相总是比传言要复杂,但也更值得了解。喝茶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玄妙,就是用心一点,多注意一些小细节,健康自然就跟着来了。
参考文献:
[1]周辉.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43(4): 209-214.
[2]李明, 王慧. 喝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23, 50(2): 325-328.
[3]陈晓波, 赵云. 不当饮茶方式对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 2024, 40(3): 271-273.
[4]王珊, 高伟. 热饮摄入与食管癌风险研究[J]. 中国肿瘤, 2021, 30(6): 428-431.
[5]吴志刚. 饮茶对贫血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 16(5):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