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上升,糖尿病肾脏病(DKD)作为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正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挑战。尽管现有常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蛋白尿降低有限,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残余风险。黄葵胶囊作为创新型中成药,近些年在DKD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注目的效果,有望弥补现有治疗的不足。值此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国际糖尿病》特邀陕西省人民医院李小凤教授,就我国DKD的流行现状、诊疗挑战及最新防治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并分享针对职场糖尿病患者的DKD管理策略,旨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国际糖尿病》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爆发式增长,DKD患者数也随之增加。首先,想请您谈谈我国DKD的诊疗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李小凤教授: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根据2025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1],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2.33亿,20岁以上成人的患病率达15.88%。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DKD[2]。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KD),DKD已成为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ESKD的首要病因[2-3]。
近年来,CKD(包括DKD)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是最早被证实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数十年。随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虽最初用于降糖,但其显著的肾脏获益,使其成为CK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KD(包括DKD)管理已形成“四大治疗支柱”,即:RAS阻滞剂、SGLT2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这些干预可有效降低蛋白尿、延缓ESKD进展。
然而,即便有这些治疗手段,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残余风险。现有治疗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蛋白尿、延缓疾病进展,但尚无法完全阻断或逆转病变。这也是当前DKD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和亟需突破的地方。
《国际糖尿病》
近年来,黄葵胶囊在DKD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注目的效果,有望弥补现有治疗的不足。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一创新中成药在DKD防治中的临床价值与优势?
李小凤教授:中医药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黄葵胶囊作为一款创新型中成药,含有槲皮素、杨梅素等活性成分,在DKD治疗中展现出多靶点作用机制,涵盖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肾小管保护及代谢稳态调控等多个方面[5-8]。其与现有常规治疗药物如RAS阻滞剂、SGLT2i等在机制上具备互补性,可在早期联合应用中协同增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2022年5月糖尿病国际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发表的一项旨在评价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治疗DKD疗效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9]显示,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改善ACR疗效相当且更具优势,两者联用疗效更加显著。该研究是由中国和法国政府合作的中医药国际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另一项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10]纳入了25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895例患者,旨在比较黄葵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与单用ACEI/ARB治疗早期DKD的疗效。结果再次证实,在早期DKD患者中,黄葵胶囊与ACEI/ARB类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疗效更为显著。
针对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DKD的临床研究[11]表明,与单用达格列净相比,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DKD患者,尿蛋白的下降率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改善肾功能指标。

基于这些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我国多部指南已将黄葵胶囊作为重要推荐。《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12]指出,黄葵胶囊能降低DKD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13]将黄葵胶囊作为唯一推荐治疗DKD的中成药,并指出其单药使用时与ARB有相似的降尿蛋白疗效,与ARB联用时能够在ARB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尿蛋白的水平。《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 版)》[2]亦将黄葵胶囊作为Ⅰa 级推荐的DKD治疗中成药。
《国际糖尿病》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Diabetes and Well-being)”,并特别关注职场糖尿病患者。在职场糖尿病患者的DKD管理中,您还有哪些特别建议?
李小凤教授: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带病生存。我们的目标是使患者成为“具有糖尿病的健康人”,即在血糖良好控制的基础上,保持高质量的生活状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早期防治包括DKD在内的各种并发症,防止其进展至影响生活质量的阶段。
DKD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可通过尿常规或尿ACR检测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若缺乏早期筛查,这些轻微病变可能逐步进展至临床蛋白尿期,使本可逆的损伤演变为不可逆。因此,早期筛查对于DKD的防治至关重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12]指出,T2DM在确诊时即应进行DKD筛查,而1型糖尿病(T1DM)一般在确诊5年后进行DKD筛查,以后均应每年至少筛查1次,主要包括尿ACR和eGFR。而且研究显示,早发T2DM患者(40岁之前)的DKD风险显著高于晚发糖尿病患者[14],因此对于职场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要重视DKD的早期筛查。
通过早期筛查确诊后,应进一步进行DKD的分期。目前常采用GA分期法,其中G代表eGFR程度,A代表尿ACR程度。尿ACR<30 mg/g为正常,30~300 mg/g为微量蛋白尿期,>300 mg/g则为大量白蛋白尿期。不同分期需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期降低蛋白尿。除四大支柱疗法外,黄葵胶囊作为创新型中成药,在多项指南中被推荐用于DKD治疗,包括微量蛋白尿期和大量蛋白尿期。蛋白尿显著减少可有效延缓eGFR下降;反之,大量蛋白尿期eGFR下降呈加速趋势,类似“滑梯效应”,迅速进展至ESKD并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亦至关重要,且应贯穿糖尿病防治全过程。对于未发病人群应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前期人群应争取逆转病情;已确诊糖尿病者应积极控制代谢指标以防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则应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其进展。针对DKD,生活方式干预除控制体重、健康饮食、戒烟及适量运动外,营养管理具有特殊性。对未开始透析的DKD患者,推荐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8 g·kg-1·d-1。蛋白摄入过高(>1.3 g·kg-1·d-1)与肾功能下降、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蛋白摄入过低(<0.8 g·kg-1·d-1)并不能延缓肾病进展[12]。
总之,在良好控制代谢指标基础上,通过综合干预(药物+生活方式),实现DKD的预防或延缓,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专家简介

李小凤 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陕西糖尿病防治专科联盟理事长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内分泌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内分泌学分会常委、代谢性骨病学组组长
陕西省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心血管代谢联盟共同主席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内科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工作。曾在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院、新加坡管理学院、哈佛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研修学习。擅长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内分泌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痛风、肥胖、青少年生长发育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任西安医学院兼职教授、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主持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4项、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6篇。参编专著2部。现任《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上下更多)
[4]Collins AJ, Foley RN, Chavers B, et al.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11 Annual Data Report: atla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 J Kidney Dis, 2012, 59(1 Suppl 1): A7,e1‑420. DOI: 10.1053/j.ajkd.2011.11.015.
[10]张苗苗,张庆,李冰,等.黄葵胶囊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 23(3):329-338.
[11]蒋美琼,赵康宁,刘丹丹.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2):305-308.
[14]Li L, Ji L, Guo X, et al. Prevalence of micr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tertiary care Chinese with early versus late onset of type 2 diabetes[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5, 29(1):32‑37. DOI: 10.1016/j.jdiacomp.2014.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