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康复后的食疗智慧
经历了一场甲型流感(甲流)的“洗礼”,很多人会发现,虽然高烧退了,咳嗽停了,但身体却像被掏空了一样:浑身乏力、气短懒言、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这其实是身体在与病毒进行了一场“大战”后,处于“正气亏虚”的恢复期。

此时,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块需要重新灌溉和施肥的土地,恰当的药膳调理能帮助我们快速恢复元气,避免“病去如抽丝”的漫长过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甲流康复后的食疗智慧。
一、认识甲流后的“身体战场”:为何需要调理?
中医认为,甲流属于“时行感冒”或“温病”的范畴。疾病过程中,邪气(病毒)与正气(免疫力)激烈交火,会导致:
1. 气阴两伤:高热耗损了我们体内的津液(属阴),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同时,抗病过程消耗了大量能量(气),所以会感到疲劳、乏力、气短。
2. 肺脾虚弱:病毒首先攻击呼吸系统(肺),导致咳嗽、气逆。而生病期间食欲差、或服用药物,又会影响消化系统(脾)的功能,导致运化无力。

3. 余邪未清:虽然主要症状消失,但可能仍有少量病邪残留,表现为偶尔的几声咳嗽、喉咙不清爽等。
因此,康复期的调理核心就是:益气养阴、健脾润肺、清除余邪。
二、康复“四阶段”药膳调理法
根据自身的主要症状,选择对应的调理方案。
第一阶段:针对咳嗽咽干,重在“润肺化痰”
主要症状: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咽喉干痒、声音嘶哑。
推荐药膳:
1. 百合雪梨汤
食材:鲜百合20克(或干品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雪梨去皮切块,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炖20分钟,加入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百合润肺止咳,雪梨生津润燥,是清理肺系“战场”的黄金组合。

2. 川贝炖雪梨
食材:雪梨1个,川贝母粉3克,冰糖适量。
做法:雪梨从上1/3处切开,挖去梨核,放入川贝粉和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隔水蒸30分钟至梨肉软烂。
功效: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对痰黄或干咳无痰效果尤佳。
第二阶段:针对乏力倦怠,重在“益气健脾”
主要症状:精神不振,浑身酸软,说话有气无力,食欲不佳。
推荐药膳:
1. 黄芪山药粥
食材:黄芪15克,鲜山药100克,大米50克。
做法:先将黄芪用少量水煎煮20分钟,滤取药汁。将药汁与大米一同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去皮切块的山药,继续煮至山药熟软即可。可加适量红枣调味。
功效:黄芪是补气的代表,山药能气阴双补、健脾养胃,这款粥能稳稳地托住下陷的“正气”。

2. 四神汤
食材:茯苓、莲子、山药(干品)、芡实各15克,猪肚或排骨适量(素食者可不用)。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水慢炖1-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这是健脾祛湿、恢复消化功能的“名方”,尤其适合病后胃口差、大便不成形的人。
第三阶段:针对余热未清,重在“生津清热”
主要症状:感觉身体微微发热(但体温正常),手心脚心发热,心烦,口干渴。
推荐药膳:
1. 沙参麦冬汤
食材: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瘦肉100克。
做法:瘦肉切块焯水,与沙参、麦冬一同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沙参、麦冬是养阴清热的经典药对,能有效清除体内残余的“虚热”,补充被耗损的津液。

2. 五汁饮(改良版)
食材:梨、荸荠、莲藕、鲜芦根、麦冬各适量。
做法:将以上五种食材分别榨汁,等比例混合后,稍加温饮用。如果觉得麻烦,可以选其中两三种榨汁。
功效:此方源于古代温病大家吴鞠通的方子,食材尽是鲜汁,生津清热效果极佳,宛如给身体下一场“及时雨”。
三、康复期饮食“红绿灯”
【绿灯区·多多鼓励】
清淡易消化:米粥、烂面条、蒸蛋、蔬菜泥等。
优质蛋白:鱼肉、鸡肉、豆腐、酸奶,帮助身体修复。
多喝温水:温水是最好的“清洁剂”,能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排毒。

【红灯区·务必避开】
油腻厚味:炸鸡、肥肉等会加重脾胃负担。
辛辣刺激:辣椒、大蒜等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
生冷寒凉:冰淇淋、冷饮会损伤刚刚恢复的脾胃阳气。
甜食零食:过甜的食物容易生痰,不利于呼吸道恢复。
四、温馨贴士
1. 个体化原则:以上药膳为普适性建议,若体质特殊或患有其他慢性病,请咨询中医师进行调整。
2. 循序渐进:恢复期身体虚弱,不宜大补特补,应从小量开始,给脾胃一个适应的过程。
3. 保证休息:药膳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甲流康复是一场“持久战”的收尾阶段,“辨证食养”助力身体满血复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主任医师
孙洁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骨关节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以及慢病预防康复。
出诊科室:针灸专家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北京小汤山医院中医馆107室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