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防控
研究提醒,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是“平衡”——在控制血糖与防范风险间找到个体化方案。
“每3位老人就有1位患病,近半数未被诊断。”这是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现状。临床实践提示,老年糖尿病极少以“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示警,多以乏力、反复感染或跌倒后检出,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健康雷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糖尿病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糖尿病日-”糖尿病与幸福感”的主题背景下,关注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与青壮年糖尿病不同,老年糖尿病更具隐匿性,且并发症风险更高。
沉默的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与危害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5.2%,这意味着每三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受到糖尿病的困扰。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为糖尿病埋下了伏笔。
60岁后,人体肌肉量每年减少1%-2%,这个“葡萄糖仓库”缩水,糖分更容易滞留在血液中。同时,胰岛β细胞随年龄增长“老化乏力”,叠加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难以控制。
老年糖尿病最显著的特点是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易漏诊,常表现为乏力、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
许多患者甚至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风险更为隐蔽且严重。其中最凶险的是低血糖——老人对低血糖感知力下降,预警信号常“失灵”,可能引发昏迷、心梗、骨折甚至认知障碍。
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7倍,30%的严重低血糖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而长期高血糖则悄悄侵蚀身体:心梗、脑梗风险是普通老人的2-3倍;肾功能衰退比非糖尿病人快1.8倍,其中1/3患者会进展为肾衰竭;长期高血糖还会损伤大脑,使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60%。
精准监测:血糖控制个体化是关键
在饮食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掌握“三字诀”:“杂”粮煮软便于咀嚼;“多”食材(每天12种),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少”量多餐,避免空腹过久引发低血糖。
采用“膳食餐盘”原则有助于控制饮食:一半是非淀粉类蔬菜(绿叶菜、番茄等),每日不少于500克;四分之一是优质蛋白(蛋、奶、鱼虾、禽、豆制品等);四分之一是全谷物碳水(糙米、全麦、燕麦)。
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苹果、柚子等),每日不超过200克,于两餐间适量食用。同时,要严格限制“隐形糖”:戒除含糖饮料、糕点等。
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三餐后散步20-30分钟是改善餐后血糖的有效措施。

患者还可选择太极、散步、八段锦等温和适度的运动方式,每次20-30分钟,于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备用,不适时立即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血糖>16.7mmol/L或出现酮体时不宜运动。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并发症防范:定期筛查与日常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心血管及神经病变、泌尿系统感染、肾病、眼病为常见。
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多发生于原来轻症糖尿病或无糖尿病史者,病死率高达50%左右。
定期筛查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监测,包括眼底、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足部感觉、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心脑血管等检查。

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1.8mmol/L。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神经病变,注意足趾麻木、疼痛症状,避免烫伤或足部外伤。每日自查足部,预防溃疡发生。
感染预防同样重要。患者应注重口腔、皮肤及泌尿系统卫生,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疫苗。
家庭支持:健康生活的坚实基石
家庭是老年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支持力量。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特别强调“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的主题,凸显了家庭在健康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家人可以帮助老年患者记录用药、监测血糖,并定期排查并发症(半年查眼底、每年查尿蛋白、每月查脚伤)。
更重要的是,家人不要催促患者“快降糖”,当患者血糖稍高且无不适时,不要急着加药。
家庭支持还包括创造健康的环境。将体重管理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推动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倡导家庭成员养成定期称体重、测腰围等行为习惯。

同时,指导家庭合理用盐、科学控盐、正确减盐,购买食品时正确认读营养标签、科学选购低盐产品,培养家庭低盐饮食习惯。
认知误区:避开老年糖尿病的管理陷阱
老年糖尿病管理存在多个认知“陷阱”。首要误区是认为“无糖食品随便吃”!这类食品含大量淀粉,升糖效果和米饭相当,一次不应超过1小把(本人的手)。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血糖正常就停药”!擅自停药会引发血糖反弹,加重胰岛负担。

更要不得的是“年纪大了不用管”的错误观念!专家强调,哪怕80岁,控制好血糖也能降低心梗、中风风险,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通常较差,多数治疗不达标,常使血糖难以得到理想控制。
因此,需要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合理选择降糖药。
研究表明,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健康体重是健康家庭建设重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通知中,特别强调了家庭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倡导家庭成员养成定期称体重、测腰围等行为习惯,正成为家庭健康管理的新风尚。
老年糖尿病管理如走平衡木,稳住血糖,更要守好生活质量。家人的耐心照护,恰是最贴心的“控糖良方”。
作者简介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可
医学学士,临床擅长内科常见病、老年科疾病以及安宁疗护。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