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疾控周脉耕等发布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3 数据的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负担分析报告揭示,2023年,慢性病仍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大贡献因素。
2023年,全国约955万人死于慢性病,慢性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达3.26亿人年。
而且心血管病仍是国人慢病死亡的首位原因,死亡率达316.08/10万人,癌症位居第二,死亡率为180.02/10万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排第三,死亡率为73.15/10万人。这三类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共同占所有慢性病死亡的80%以上。
另外,心血管病和肿瘤是DALY负担的前两大贡献因素,DALY率分别为6262.68/10万、4456.46/10万,其次是肌肉骨骼疾病。
自1990年以来,慢性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有所下降,但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其绝对数量仍持续上升。
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已下降近60%,但其绝对死亡人数和DALY仍在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相关负担大多集中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
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率下降40%以上,但其粗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总体疾病负担依然较重,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癌症疾病负担几乎是女性的两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率下降50%以上。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始终是主要致病因素,自1990年以来,其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率下降了约60%。
自1990年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特定疾病的负担不断加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率较1990年激增239.14%,DALY率上升77.04%;精神障碍疾病的死亡率上升382.34%,DALY率上升25.82%;肌肉骨骼疾病的DALY率上升48.17%。
阿尔茨海默病在疾病负担排名中的位次也快速上升,其粗死亡率和DALY率大幅增加,而年龄标准化率改善甚微。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DALY排名的位次已有所上升。
1990~2023年,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始终是造成慢性病相关年龄标准化死亡的前三大病因。与1990年相比,脑卒中与慢阻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下降了69.2%和58.7%,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则上升了125.6%。
慢性病负担呈现性别与年龄差异。对于多数慢性病,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但在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方面,女性的DALY率高于男性。
绝大多数慢性病死亡和DALY负担均集中在70岁及以上人群。
中国慢性病负担也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华东、华南地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率相对较低,东北、西北地区的疾病负担最高。多数省份的首位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癌症为首位死因,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
研究者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超重/肥胖等可改变风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性病负担持续上升,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的疾病负担增加迅速。
该研究覆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系统分析了慢性病的负担变化。
来源:Non-communicable disease burden in China, 1990–2023: 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3.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November 07, 2025.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