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遗憾:王先生因持续消瘦、腹痛就诊,最终确诊胰腺癌晚期;李阿姨因便血不当回事,拖到肠癌中晚期才手术……许多患者和家属都不解地问:“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之前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事实上,癌症并非总是“悄无声息”。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种子在土壤中萌芽,身体这片“土壤”早已发出了警报。南阳滋养堂中医馆资深中医师指出,这些早期征兆,常常被误认为是“亚健康”或“小毛病”而忽略。近期,某医疗机构的研究也再次敲响警钟:在癌症确诊前1年,身体可能已通过以下8个典型症状发出预警。

癌症的8个“身体求救信号”
异常出血:不明原因的鼻出血、咳血、非经期阴道出血、尿血、便血(尤其是暗红色或柏油样便),都需要高度警惕。
持续消瘦: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期内显著下降,是很多癌症共有的信号。
持久疲劳:经过充分休息后仍无法缓解的、深深的疲惫感,可能与癌细胞消耗体内营养、导致气血亏虚有关。
可触及的肿块:身体任何部位出现逐渐增大的、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如乳房、颈部、腋下等。

疼痛:持续且逐渐加重的疼痛,如头痛、胸痛、腹痛、骨痛,尤其是原因不明的疼痛。
排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大便形状变细、有槽沟,都可能是消化道肿瘤的征兆。
持续不愈的溃疡:口腔、胃部、皮肤等处的溃疡,长时间无法愈合,应引起重视。
消化不良与吞咽不适:持续的食欲减退、饭后饱胀、烧心,或吞咽食物时有梗阻感、异物感。

中医如何看待这些“信号”?
在南阳滋养堂中医馆看来,上述种种信号,在中医理论中均可归结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例如,肿块在中医属于“癥瘕积聚”,多因气滞、血瘀、痰凝互结而成;持续消瘦和疲劳,则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或“肝肾亏虚、精血耗损”密切相关。
中医的优势在于“治未病”——在疾病未成、未发、未传之时进行干预。通过对身体这些细微信号的捕捉和辨证施治,调整内在环境,往往能截断病势发展,甚至“逆转”不良状态。

【南阳滋养堂真实案例分享】
案例一:长期便血忽视,中医扶正固本助他带瘤生存
65岁的张大爷,一年前就偶尔发现大便带血,自认为是“老痔疮”,用了点药便没再理会。直到半年后出现严重腹痛、消瘦,才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放化疗期间,他身体极度虚弱,恶心呕吐、白细胞骤降,几乎无法继续。
经人介绍,家人带他来到南阳滋养堂中医馆。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其为 “脾肾两虚,瘀毒内结” 。随即为他制定了以“扶正固本,健脾补肾,化瘀解毒”为核心的中医调理方案。服用个性化配伍的中药汤剂后,张大爷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体力逐渐恢复,白细胞也升至安全水平,得以顺利完成后续治疗。如今,他坚持在滋养堂进行调理,病情稳定,实现了高质量的“带瘤生存”。医师痛心地说:“若一年前他发现便血时就介入中医调理,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改善肠内环境,结局或许会大不相同。”

案例二:进行性消瘦疲乏,中医调理“拨乱反正”
52岁的陈女士,是一位企业高管。近一年来,她感觉自己越来越容易疲劳,体重无缘无故下降了近10斤,脸色也日渐晦暗。她以为是工作太累,一直靠咖啡和营养品硬撑。在一次单位体检中,肿瘤标志物略有升高,但影像学未见明确占位,处于“癌前病变”的高度怀疑阶段。
她焦虑地来到南阳滋养堂求助。医师详细问诊后,发现她还有胁肋胀痛、情绪烦躁、舌苔薄黄、脉弦细等症状,辨证为 “肝郁脾虚,气阴两伤”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劳累,耗伤了她的肝脾功能和人体正气。医师为其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滋养阴液。经过三个多月的中药和针灸调理,陈女士的疲劳感基本消失,体重稳步回升,气色红润,复查指标也恢复了正常。医师表示,这正是通过中医手段,将身体从“癌前状态”拉回健康轨道的典型例子。

温馨提示:
身体是精密的系统,它发出的每一个“求救信号”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南阳滋养堂中医馆提醒您,面对癌症,防大于治。当身体出现上述不明原因的持续异常时,请务必及时进行西医的精密检查,同时可以结合中医的宏观辨证,进行早期干预和整体调理,“扶正气,祛邪毒”,为您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科普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分享案例,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任何身体不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滋养堂中医馆进行明确诊断,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