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宴石丹霞天生桥
荣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喜报!喜报!由博白县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刘上前拍摄的博白县宴石风景区丹霞天生桥摄影作品在我国著名权威刊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5年第10期(总第780期)刊登。
博白县宴石丹霞天生桥 刘上前 摄
这条天生桥又名宴石仙桥,位于博白县顿谷镇石坪村南流江畔的宴石山风景区内。桥身为距今6700万年前白垩纪厚层红色砂岩构成,为单孔拱桥,跨度84.9米,包括引桥有100多米。桥走向105度,桥厚15.2米,内拱62.08米。桥高32.3米,桥面平均宽6米,中间最宽处7.5米,是我国最大的丹霞天生桥。大桥气势雄伟,极为壮观。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墨客为宴石仙桥赋诗作画。
博白县宴石丹霞天生桥荣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黄进教授是“我国全面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在世时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及终身名誉理事长。1998年他先后两次到博白县考察丹霞地貌,包括宴石仙桥、宴石山等,考察情况在他的《我对中国丹霞地貌的考察》有详细记录。
《中国国家地理》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许多人称赞《中国国家地理》:尽显自然山河之壮美,抒展人文景观之传奇,图文互倚,观则悦目,读则赏心。
我国探明确认的丹霞地貌数量已从2005年的668处增加到如今的1200多处。博白宴石天生桥的图片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最美丹霞篇”,说明博白丹霞地貌在全国丹霞地貌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本期《中国国家地理》中,公布了我国丹霞地貌研究权威专家黄进教授考察博白宴石天生桥时测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迄今仍是中国丹霞天生桥之最。
丹霞地貌研究专家齐德利教授在本期中国丹霞地貌选美撰文综述中感叹道:当你看见丹霞山通泰桥、博白宴石山天生桥和阎山湾后,一定惊叹于大自然的造桥力量和艺术功底。
期待博白丹霞地貌得到深入研究和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