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减重底层逻辑!这些原料为千亿市场带来科学选择
创始人
2025-11-17 17:14:43
0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减肥口号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现实中,众多严格执行节食与运动计划的人却遭遇体重反弹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关于减重的研究和发现也不断增加,本文将带你了解现代科学研究揭示的减重“真相”。

Q:为什么节食减肥易反弹?

A:减重的关键是调解代谢,单纯节食会触发身体降低代谢率,导致反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而传统“饿瘦”代餐导致的代谢损伤,正成为减重失败的主要根源。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体重调节具有三大核心机制:热量平衡、激素调控和代谢设定点。就像家里的恒温空调,我们的身体也有一个“体重设定点”,由大脑精密调控。单纯减少热量摄入,身体会自动降低基础代谢率。

Q:代谢疗法如何从根源上调控身体?具体有哪些方式?

A:这一方式主要通过调节瘦素和胃饥饿素等控制食欲,药物和肠道干预是主流。

代谢异常是肥胖的核心原因。例如,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更容易堆积,新兴的代谢疗法通过调节激素(如瘦素、胃饥饿素)来控制食欲,而非单纯依赖意志力。

2025年10月,Supply Side最新报告指出,国际体重管理市场的逻辑正从“减脂”进化到“代谢健康”。代谢疗法的一个典型代表是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它能改善大脑与肠道之间关于“饥饿”和“饱腹”的信号沟通,从而抵消一部分身体的抵抗。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升级,内源性提升GLP-1水平的非药物干预方式,让补充肠道益生菌成为代谢疗法的一股新潮。

Q:肠道为何是调节代谢的关键?

A:它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其微生物影响热量消耗、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敏感性。

体重不止取决于吃和动,还取决于肠道内数万亿微生物如何“分账”。[[1]]有益菌减少,有害菌过度繁殖时,菌群失衡会使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消耗的热量减少,脂肪更容易堆积,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表示,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人的肠道菌群大不相同。《Nature》的研究也表明,将“瘦身分子”喂给小鼠后,小鼠轻松拥有了“吃不胖”体质。[[2]]

Q:AKK菌株是什么?它在体重管理中有何特殊价值?

A:这是一种肠道益生菌,能通过平衡菌群、减少脂肪堆积和调节食欲来帮助减重。

自2004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以来,AKK菌已累计登上2000余篇研究论文,研究表明,AKK菌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减重作用:它能平衡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占比;“指挥”脂肪代谢,减少肝脏、腹部的脂肪堆积;影响食欲调节,让使用者“不容易饿”,减重不用靠意志力硬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今年9月公布的临床研究显示:肥胖志愿者连续3个月使用国产AKK菌AKK001落地制剂后,基础代谢率提升11.1%,甘油三酯下降21.05%。

Q:除了AKK菌,还有哪些有潜力的肠道代谢调节原料?

A:丁酸的前体三丁酸甘油酯,也是新兴的代谢调节原料之一。

丁酸能促进脂肪氧化与棕色脂肪产热,从而增加能量消耗,但它容易被胃酸分解,不宜直接补充,三丁酸甘油酯完美解决了其补充难题,因此成为不可多得的一种代谢原料。

研究发现,AKK菌与三丁酸甘油酯的复合使用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菌酸复配”方案共同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实现更好的代谢效果。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减肥市场的规模将近5000亿元。目前,以AKK菌和三丁酸甘油酯为代表的科学减重原料,其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直接调节肠道健康与代谢的功能,更在于其背后经过科学验证的产业化潜力。

在政策与科技的共振下,上海原衍生物等国产企业正逐渐填补国人健康需求的空白。企业自主研发出国产菌株AKK001,其年产能在20吨以上,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研究人员对三丁酸甘油酯进行了剂型创新,推出了Genotime™三丁酸甘油酯微囊粉,提高了吸收利用率,这些原料均能广泛应用于片剂、固体饮料等多种形态。从菌株定制、配方优化到合规申报的全链路服务,原料企业都能帮助合作品牌快速将科学概念转化为赋能国民健康减重的科学产品。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体重管理从“卡路里加减法”向“系统代谢重塑”升级。未来,随着更多高效成分被研发和应用,我们将迎来更加科学、人性化的体重管理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Carmody RN, Bisanz JE. Roles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weight management. Nat Rev Microbiol. 2023 Aug;21(8):535-550. doi: 10.1038/s41579-023-00888-0. Epub 2023 May 3. PMID: 37138047. ↑

[2] Jiang Z, He L, Li D, Zhuo L, Chen L, Shi RQ, Luo J, Feng Y, Liang Y, Li D, Congmei X, Fu Y, Chen YM, Zheng JS, Tao L. Human gut microbial aromatic amino acid and related metabolites prevent obesity through intestinal immune control. Nat Metab. 2025 Apr;7(4):808-822.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已任财政... 财政部综合司网站日前更新后显示,李先忠已任财政部综合司司长、财政票据监管中心主任。 李先忠,男,汉...
降温了,建议中老年人:别总吃萝... 嘿,家人们!立冬都过去有段时间啦,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咯。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身体这时候就开始闹点小...
沂水县城雪山河道秀美新颜侧记 四月周末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柔和。我沿着河岸在铺满红砖的小径上走,身边是婆娑的柳树和郁郁葱葱的雪松...
埃安i60:是广汽的“救市爆款... 销量压力下,广汽埃安也卸下纯电执念,务实押注增程赛道。 11月16日,广汽埃安首款增程+纯电双动力车...
便秘最怕的10道中医食疗!吃出... 天气变冷,不少朋友都被便秘缠上了:蹲厕所半天憋得慌,好不容易排出来还干结费劲;有的还伴着腹胀、口臭,...
癌症半数是治死的?医生直言:癌...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
一种常见的粗粮吃法,或许会让血... 红薯,作为一种常见的粗粮,在许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占据着一席之地。 它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