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癌症,很多人脑海里立马蹦出一个词——化疗。说起这个词,真没几个不打哆嗦的。掉头发、呕吐、整个人虚得像纸片,一想到这些副作用,谁不怕?有些人甚至一听到自己得了癌症,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化疗了!”仿佛化疗这关一过,人就没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得了癌症就一定要上化疗这条“独木桥”?其实还真不是,有些癌症用不着化疗,甚至用了还可能起反效果。
虽然化疗确实是癌症治疗的一大“武器”,但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癌症,它就根本不吃化疗那一套,用错了手段,不但人受罪,还耽误了病情。所以,别被“得癌必化疗”的观念绑架,真要看病种、看分期、看体质,不能一刀切。

第一类:靠“放疗”就能根治的癌症 → 化疗反而拖后腿
不少人不知道,其实有些癌症靠放疗就能搞定,根本不用化疗插手。比如早期的鼻咽癌,这种癌症对放疗特别敏感,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有数据表明,早期鼻咽癌只靠放疗,五年生存率能达到九成以上。
结果有些人硬是加了化疗,反而身体吃不消,肝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还影响到放疗的进度,反倒得不偿失。还有喉癌的一些类型也是如此,尤其是早期的声门癌,放疗的控制率非常高,不少医生甚至建议患者直接跳过化疗这一步,免得多受一遍罪。

第二类:局部治疗能根治的癌症 → 化疗完全没必要
还有那些可以局部治疗的癌症,有时候只要一把手术刀或者一次局部消融治疗就能搞定,比如早期的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干净之后,很多人后续连放疗都不需要,更别提化疗了。
反而一些患者术后不放心,一通乱补一通瞎治,非得跑去做化疗,结果把自己治得免疫力一落千丈,生活质量全毁了。还有早期的子宫颈癌,只要手术切得干净、病理分型良好,也是完全没必要化疗的。用不上却用了,不仅是浪费,更是多受折磨。

第三类:靠非化疗药物就能治愈的癌症
说到这,不能不提那些靠非化疗药物就能控制甚至治愈的癌症。比如慢性髓性白血病,以前这病一确诊,医生马上安排化疗。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这类,直接锁定异常的基因突变,把癌细胞困住,效果比化疗稳定还持久。
关键是副作用小,不掉头发,不恶心,患者可以边治疗边上班,不影响正常生活。还有某些乳腺癌亚型,比如激素受体阳性的类型,用内分泌治疗反应就很好,甚至比化疗更适合。动不动就上化疗,不但用错了药,还白白让人多受了苦。

第四类:对化疗“不敏感”的癌症 → 化疗基本无用
别以为只有这些,有些癌症它就对化疗“不感冒”,用再多都不带搭理的。这类癌症的典型代表就是肾癌。肾癌细胞天生就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医生都知道,用化疗是浪费时间。
现在都改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效果比以前靠化疗的时候好得多。还有黑色素瘤,它也属于“化疗绝缘体”,以前效果极差,基本等于没用。直到免疫治疗出现,才逐渐看到了希望。

免疫疗法让某些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从几个月拉长到了几年甚至更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化疗在这儿就成了“老古董”,谁还真把它当宝?
说到这,不少人也许会开始反思,既然有这么多癌症不适合化疗,那到底哪些时候才真得上化疗?说白了,化疗更适合那种容易扩散、全身性或微小残留难以手术清除的癌症,比如某些晚期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等。

这类癌症用化疗能控制住癌细胞的扩散,延长生存期,有的甚至还有治愈的希望。但前提得选对人,得对病,不能见癌就化,跟“打一杆子全打死”没啥区别。
其实,医学一直在进步,以前靠化疗打天下,现在讲究的是“精准治疗”,啥意思?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来“量身定制”方案。有些人适合化疗,有些人更适合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还有些人啥治疗都不用,只要密切观察就行。

现在就连乳腺癌患者,治疗前都要做一个叫“Oncotype DX”的基因检测,看看复发风险高不高、化疗有没有用,避免瞎折腾。以前这些检测都是外国的专利,现在国内也逐步普及开了,很多医院都能做,省钱又方便。
每种癌症其实都有它的“性格”,有的激进,有的稳重,有的狡猾。医生要做的,不是一股脑儿地化疗,而是找准“脾气”,对症下药。
病人和家属也要有意识,不要一听“癌”就吓疯了,逢人就问“什么时候化疗”,而是要多了解病情,听医生分析,再决定是否需要这一步。特别是家里有老人,一旦患癌,身体本来就虚,贸然化疗,不但效果差,还可能提前消耗了“本钱”。

化疗不是恶魔,但也不是万能钥匙。现在不少研究也在提醒大家要理性使用化疗,比如中国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曾在2023年的全国多中心数据中统计过,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如果非适应症使用化疗,五年生存率不升反降,主要是因为并发症多、治疗中断等原因导致。
还有一些国际期刊也发文强调过,过度治疗会给患者造成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反而不利于康复。病不是靠“狠治”能好的,是靠“对治”才行。

化疗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谁用、怎么用。别看现在化疗药那么多,动辄就是联合方案,有些方案甚至有六七种药轮流上,可真不代表多就是好。
吃太多,反应大了,身体撑不住了,那还怎么谈效果?所以现在很多医生也都在往“低毒高效”方向转型,尽量减少副作用,保证生活质量。

癌症治疗已经不是靠一个疗法打天下的年代了,讲究的是多学科联合、个体化精准策略。用得对,就是救命的利器;用错了,就是把人往坑里推。病人和家属也要慢慢从“传统印象”中走出来,别总觉得化疗才是“真治疗”,其实不一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癌症临床治疗指南(2023年版)[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周芳. 放疗在早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优势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24,51(3):145-149.
[3]王建.靶向治疗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4,37(4):215-220.
[4]杨伟. 化疗在晚期肺癌中的疗效评价[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25,27(1):34-38.
[5]刘琳琳. 化疗不敏感肿瘤的免疫治疗新进展[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5,45(2):89-95.
下一篇:意外断指,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