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去日本的游客人数直接冲到748万多,同比增长超四成,直接把韩国甩在身后,成了日本头号客源国。
整个外国游客里,中国人占了将近四分之一,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摆在那,谁都看得见。按这个势头,2025年全年中国游客轻松破千万,本来日本旅游业乐开花,以为又能大赚一笔。结果11月14日外交部一发提醒,事情就变味了。
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答辩,把台湾问题跟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强行绑一起,说如果真动武,日本自卫队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话一出,直接踩红线,中方当天就交涉,11月10日她还死鸭子嘴硬,说这是政府一贯立场,不撤回。
11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召见日本大使,11月14日晚领事司和驻日使馆同时发提醒:日本治安差,中国公民遇袭案件多,破案率低,加上日方领导人挑衅言论,人员交流氛围恶化,风险大,近期别去。
提醒一出,航空公司马上跟进,国航东航南航厦航啥的,全给年底前日本航线免费退改。旅行社日本团直接下架或暂停,北京上海广州到处咨询退订的电话打爆。
平台数据显示,提醒后一周内日本机票退票量接近50万张,酒店取消率四成多,2026年一季度订单取消更高。
可人数为啥还暴涨?因为前三季度基数太大,好多家庭游蜜月游提前半年一年就订了,退订手续费动辄五成以上,很多人咬牙也去了。
机场一问,不少人说票酒店都付了,只能硬上。结果人是来了,钱包却捂得死死的。
以前中国游客去日本,那叫一个豪,药妆电器奢侈品按箱扫,2019年人均购物1.2万人民币起步。现在完全变了样。2025年三季度人均购物支出直接腰斩,只剩三四千块。
年轻人成了主力,30岁以下首次出境的占六成多,预算就八千块总开销,吃住行占八成,购物才两成。社交平台上“日本穷游”话题火得不行,大家直说国内代购便宜多了,没必要给日本制造溢价买单。
东京大阪京都这些地方,中小商家最先扛不住。和服店茶道馆屋形船订单掉一半,库存砸手里,房租都愁。
免税店冷清得不行,以前排队结账的药妆店现在门可罗雀。观光厅自己调研,热门城市四成旅游相关企业10月营收下滑超三成,不少已经在考虑关门歇业。
股市反应更快。11月17日开盘,旅游消费板块直接崩,资生堂跌9%,三越伊势丹超10%,航空公司迪士尼运营商全线下跌。
整个板块指数砸下去好几个点。野村研究所算过账,如果中国游客真大幅减少,一年光旅游收入就少2.2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掉0.36%。这还只是直接损失,零售化妆品餐饮连锁反应更大。
为啥会这样?游客群体彻底换血了。老一辈中产爱买买买,现在年轻人讲究理性消费,刚需东西国内或韩国东南亚更划算。
加上提醒一发,大家安全意识上来了,花钱也开始算政治账。谁都不傻,每笔消费都是在投票。
日本那边慌得一批。旅游协会头头公开喊话,说行业经不起折腾,得赶紧修复关系。丰田松下这些大厂也急了,联名给政府递建议书,怕旅游凉了连制造业供应链都跟着遭殃。股市连跌几天,商家天天盯着中国平台订单,看一眼心凉一半。
中国游客呢?转得飞快。去哪儿数据,提醒后周末韩国直接冲到出境游第一,机票搜索量爆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全线上涨,东南亚占比一下冲到六成五。很多人说,安全和两国关系排第一,国内玩或者近邻国家够用了,没必要冒那风险。
说白了,现在中国人出境游早不是疫情前那会儿了。钱包鼓了,眼界宽了,选择多了。安全、性价比、外交氛围,哪样都得排前面。
日本想靠老一套热情服务就留人?门都没有。商家慌归慌,高市早苗那边还没松口,短期内这寒冬估计还得持续。中国游客用脚和钱包投了票,转身就走,留日本自己慢慢消化这波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