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0日讯(通讯员 刘晨 谢丽芳)电锯呼啸而过,鲜血喷涌而出,一场突发的工作意外让患者右腿濒临截肢。3个月前的午后,永州市蓝山县中心医院急诊室里,被电锯伤及右大腿的患者面色惨白、冷汗浸透衣衫,意识在失血与剧痛中摇摇欲坠,生命体征濒临崩溃。危急时刻,医院骨一科创伤团队紧急介入,为这条濒危的肢体与生命点亮希望之光。

“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同步启动输液扩容、紧急输血!”骨一科主任陈晓辉主任医师抵达后迅速研判:患者右大腿股动脉破裂引发大出血,肌肉、血管、神经呈锯齿状断裂,若超出黄金救治窗口,不仅可能截肢,更会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指令下达瞬间,医院多学科协作机制全速运转:麻醉科提前制定术中监护方案,手术室快速筹备无菌环境,护理团队精准开展液体复苏与生命体征监测。当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吴攀主治医师紧急协调的输血通道已顺畅运行,为手术筑牢生命根基。

手术台上的救治堪称医学精准度的极致考验。破碎的血管壁脆弱如蛛网,断裂的神经纤维细若发丝,受损肌肉组织糜烂粘连,每一步操作都需精准避开正常生理结构。永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帮扶专家刘晨副主任医师主刀,手持显微器械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开展精细化修复:先以血管吻合技术对接破裂股动脉,毫米级操作确保血流再通无渗漏;再剥离神经断端瘢痕组织,采用神经束膜缝合术恢复传导功能;最后分层修复受损肌肉与筋膜,重建腿部力学支撑。历时3小时高强度手术,团队成员全程专注,汗水浸透手术衣仍坚守岗位,最终零失误完成复杂修复,成功阻断伤情恶化。
术后康复阶段,骨科病房量身定制个体化方案。钟小青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针对患者右下肢麻木、肌力仅3级的状况,每日开展神经电刺激治疗与肌力训练,定时协助肢体活动、预防压疮。医生每日查房细致调整方案,护士手把手指导康复动作,饮食搭配兼顾营养与伤口愈合。出院时,患者已能独立短距离行走,肢体感觉逐步恢复。
3月后的复诊日,患者迈着稳健步伐走进医生办公室,紧紧握住刘晨医师的手:“要是没有你们拼尽全力,我这条腿早就保不住了!”从鲜血淋漓的急救现场到步态稳健的康复归来,蓝山县中心医院骨一科团队以血管神经修复的精湛技艺、多学科协作的高效联动、术后康复的精准施策,在生死边缘创造医学奇迹,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县域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守护群众健康的使命担当。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