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流感,纯属不讲武德,没打一声招呼就这般悄无声息地由H1N1更换了个模样:H3N2!
传说这个版本的流感病毒,更擅长引发重症肺炎、心肌炎、甚至多器官衰竭 尤其对65岁以上老人和5岁以下幼儿,真的如此吗?如何合理用药应对?本文为大家逐一解答。
一、H3N2与H1N1毒株不同,危害也不一样
虽然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但H3N2和H1N1在多个方面差异明显。从变异速度看,H3N2的基因抗原漂移速率比H1N1快2-3倍,这意味着疫苗保护效力衰减更快,需要每年接种更新毒株的疫苗。
易感人群上,两者“主攻”方向不同。H3N2对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临床数据显示老年患者占比达65%;而H1N1更易感染青少年。传播能力上,H3N2飞沫传播效率更高,潜伏期缩短至1-2天,家庭和公共场所聚集性感染风险更高。
症状表现也有差异。H3N2感染后常出现39℃以上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更剧烈,持续5-7天,引发病毒性肺炎的概率比H1N1高40%;H1N1则以咳嗽、咽痛为主,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另外,还有研究显示H3N2占主导的流感季节往往总体住院人数更多,而感染甲型H1N1pdm09的患者则病情严重程度更高,有论文指出:H1N1肺炎30天死亡率更高(12% vs 5.8%),且死亡多归因于病毒本身(77.8%),这可能与病毒变异速度、传播能力及易感人群不同有关。

二、对抗流感需要抗病毒+缓解症状双管齐下
流感用药核心是“早干预、准用药”,关键要抓住发病48小时的黄金窗口期。用药主要分为抗病毒药物和对症缓解药物两类。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核心,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的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其中奥司他韦有颗粒剂和胶囊剂,儿童可按体重选颗粒剂;玛巴洛沙韦单次服用即可,5岁以上儿童可用干混悬剂。若患者呕吐严重或无法口服,可选择前往医院静脉滴注的帕拉米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均为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对症缓解药物可减轻不适,发热头痛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儿童需按年龄体重调整剂量;咳嗽咳痰选止咳祛痰药,避免盲目用中枢性镇咳药;鼻塞流涕可用生理盐水洗鼻缓解。特别提醒,流感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无效,仅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
三、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第一
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遵循“遵医嘱”原则。
儿童用药要精准计算剂量,优先选择颗粒剂、干混悬剂等儿童专用剂型,比如奥司他韦颗粒剂、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不可将成人胶囊拆分服用,避免剂量不准引发风险。需要注意,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目前暂未推荐用于5岁以下儿童,2周龄-5岁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奥司他韦颗粒。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病史。比如有哮喘、慢阻肺的老人,需慎用吸入式扎那米韦,以免诱发气道痉挛。同时要避免多种药物叠加,防止肝肾损伤。
孕妇属于高风险人群,奥司他韦等药物在医生评估后可使用,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延误治疗可能更危险。需要提醒广大孕妈妈的是,妊娠30周或之后应避免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可能增加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的风险。发烧的患者建议首选物理降温、充足补水并对因治疗,如果通过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体温正常,无G6PD酶缺乏等禁忌症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长时间高热也会引发致畸、流产、胎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全以及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最后提醒,健康人群无需囤药预防,盲目用药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或导致病毒耐药。接种流感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才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5,15(02):101-106.
[2] SUMNER K M, MASALOVICH S, O’HALLORAN A, et al. Severity of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s by influenza virus type and subtype in the USA, 2010–19: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tudy [J]. The Lancet Microbe, 2023, 4(11) : e903~e912.
[3] 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专家组.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国际呼吸杂志,2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