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维夏
气温骤降,不少人匆忙换上存放已久的厚衣物,却出现身体不适。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痒……这看似熟悉的感冒症状,吃了药却迟迟不好。就医检查,竟是藏在衣柜里的“隐形过敏原”导致过敏性鼻炎。近日,“一家三口刚换上厚衣服就全部确诊”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宁提醒,秋冬换季高发的不只是感冒,还要警惕过敏性鼻炎这种善于“伪装”的疾病。

换季换衣服,一家三口先后“感冒”
前段时间,王女士一家三口先后“感冒”。最先“中招”的是她老公,不停揉鼻子,连打喷嚏,还流清水鼻涕,吃了3天感冒药却一点没好。紧接着,王女士喉咙发痒,女儿则鼻塞、频繁清嗓子,且因鼻子不适而睡眠差。于是,王女士一家三口到医院就诊。医生询问后得知,他们在换季时匆忙将未经充分晾晒的厚衣物直接穿上,可能因此引发了过敏症状。结合鼻内镜检查,医生看到三人的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加上过敏原检测结果,最后诊断全家人均是由尘螨和樟脑丸残留引发的过敏性鼻炎。
你是不是也把换季衣服从衣柜里拿出来直接穿上身?王宁表示,存放数月的衣物容易成为两类过敏原的“温床”:
首先是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衣柜密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尘螨、霉菌,它们的代谢产物如尘螨排泄物、霉菌孢子,会附着在衣物纤维上。穿衣服时,这些颗粒飘进空气,经鼻子、喉咙进入呼吸道,触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鼻痒、喷嚏、咽痒等症状。
其次是化学物质残留。收纳衣服时用的樟脑丸、防虫剂含萘或对二氯苯,衣服与这些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混放,化学物质会粘在衣服上。穿着时,化学物质挥发成气体被吸入,既直接刺激鼻咽黏膜,又诱发过敏,加重耳鼻喉不适。
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区别方法很简单
“生活中,很多人会像王女士一家这样,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疗,不仅延误治疗时机,还可能加重症状。”王宁表示,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指特应性体质人群吸入花粉、虫螨等,机体T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等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失衡引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会影响各年龄阶段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极易和感冒混淆在一起。两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
症状上,过敏性鼻炎的核心症状是鼻痒、咽痒,喷嚏多为阵发性,一次能连打数个,鼻涕多为清水样且量较大;感冒除了流涕、打喷嚏,常伴有咽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程上,过敏性鼻炎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接触过敏原后会反复发作;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通常为1至2周,可自行恢复。
伴随症状,过敏性鼻咽炎一般无全身不适,部分人可能伴有眼睛瘙痒;感冒则常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反应。
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是,若每日喷嚏连续5个以上,病程超过4天仍未好转,且服用感冒药效果不明显,需警惕过敏性疾病的可能。
数据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超过1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过敏性鼻炎并不是小问题,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发展成哮喘。
虽然过敏性鼻炎目前尚无法实现100%的根治,但通过多种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脱敏治疗是不错的选择,其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使免疫系统慢慢适应并产生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
每年换季时高发 要科学规避过敏原
“每年换季,门诊都会碰到因尘螨引发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王宁表示,做好预防的关键是从源头规避过敏原。
收纳衣服前应洗透、晒够。用除菌除螨洗涤剂、30℃以上的温水洗衣服;衣服洗后在阳光下晾晒,通过紫外线杀螨防霉,晒完轻轻拍打,抖掉死去的尘螨,因为尘螨尸体也可能致敏。收纳衣服时可选择透气的棉质衣物袋,避免使用化学防虫剂,可选择合适的天然防虫剂,用透气布袋装着防虫剂放衣柜角落,不要贴着衣服;优先用真空压缩袋收纳衣物,减少空气残留。
存放数月的衣物取出后勿直接穿。换季衣服晒后再穿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习惯,紫外线杀灭尘螨的同时,可使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气味随风飘散。晒衣物的最佳时间是中午12时到下午3时,此时紫外线最强,一般晾晒超过3小时即可。
优化居家环境。衣柜注意防潮,潮湿易长霉菌,可放置除湿盒,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抑制霉菌生长、减少尘螨滋生。
调节自身免疫力。有氧运动有助改善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日常饮食中补充富含维生素D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深色蔬菜;减少高热量加工食品的摄入,能增强机体对过敏原的抵抗力。
此外,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鼻腔黏膜娇嫩,更容易受刺激,给孩子穿换季衣物前应充分晾晒,出现过敏症状后避免自行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年龄的治疗方案。
“冬天来了,随着气温进一步走低,存放的呢子大衣、羽绒服等也将上身,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晒一晒换季衣服。”王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