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文旅圈子闹得挺大,好多地方砸钱建古镇古城,结果一开张就冷清得不行。张家界大庸古城就是典型例子,投资24.43亿元建起来,试营业四年多亏了10.8亿元,到2024年底子公司净资产直接负3.02亿元。
类似的事不止这一桩,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2016年成立时喊着三年融百亿五年上市,结果分散投了一堆景区酒店,2025年6月直接被西宁中院裁定破产清算,连带13家子公司一起完蛋。
洛阳那边孟津文旅集团搞的三彩文化小镇,投5.13亿元想靠陶瓷文化年吸50万游客,开业后一天平均不到50人,商铺空九成,2024年2月也进破产程序。
西安曲江文旅手握大唐不夜城这些网红点,2025上半年营收掉三成,亏1388万元,连续三年赤字。这些项目基本都是国企主导,花钱时大手大脚,规划时跟风严重,游客不傻,看一眼就知道是复制粘贴的货色,谁愿意多跑腿多花钱进去逛。
说白了,现在游客口味变了,以前可能新鲜劲儿一上来就行,现在全国到处是仿明清街区,卖的东西吃的东西都差不多,拍照打卡都懒得停留。
张家界本身有天门山、武陵源这些世界级自然景观,游客来了直奔山里,市区这个钢筋混凝土包的假古城,谁有兴趣多看两眼。行业数据也惨,2025年一季度44家文旅上市公司一半营收负增长,好多亏上亿。
青海旅投负债堆成山,执行金额超3亿,早几年项目就停了。洛阳小镇还因为卖衍生品质量差退货多,雪上加霜。西安那边灯光秀烧钱多收效少,APP导览没人下,关联方欠款11亿多,坏账准备7000多万,高管出事股东股被拍。
根儿上还是决策太急,从立项到开工就几个月,没认真调研市场,觉得别人火自己抄一个就行,花的又是公家钱,不心疼,结果游客用脚投票。
大庸古城这事儿得单说说,2016年3月立项6月就开工,中间就仨月准备,压根没做足市场论证。占地325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外头看是明清加土家族吊脚楼风格,里头全是现代框架,规划198间商铺加演艺场所,原想一年营收5亿利润2亿。
工期本来说550天,结果设计改来改去,停工等图纸,拖了快五年,钱砸到24.43亿元才2021年6月试开。张家界市区位置,离核心景区远,不收门票全靠租金和演出吃饭,开张后商业街商品重复,餐饮娱乐没亮点,平时进去的多是本地人溜弯。
遇见大庸这个大演出投了好几亿,能坐几百人,一天观众才十来个,飞行影院维护贵用不起,很快就停。2021下半年亏0.84亿,2022全年1.51亿,2023年2.49亿,2024年直接5.96亿,四年加起来10.8亿。
停车场收费成唯一赚点钱的,其他全拖后腿。游客吐槽全国古城长一个样,没真文化底子,吃喝玩乐没区别,何必专程来。
2025年6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直接点名,节目里说规划草率、手续缺、超预算,当地负责人承认调研不够,跟风仿古闹的。
第二天张家界市委书记市长就开会表态要吸取教训。曝光后子公司2024年9月进重整,母公司张家界旅游集团2024年10月启动预重整,2025年多次延期招投资人。到2025年11月3日法院正式受理母公司重整,指定清算组管事儿。
11月14日公告跟湖南电广传媒、芒果文旅、芒果超媒、达晨财智等8家签协议,投资近13亿。三季度公司靠减折旧和税费减免,勉强扭亏一点,但前三季度整体还亏2200多万。
重整在推,债权调解有些成,涉及金额近2亿,想通过债转股、业态改造盘活,避免破产。现在看,项目得靠专业团队接手,挖本地土家族文化,搞沉浸式体验,别再千篇一律,才有可能翻身。文旅这行,钱砸得多不一定行,得接地气懂游客要啥,不然再多项目也得栽。
这些事儿连一起看,不是偶然。以前旅游热大家一窝蜂上仿古街,现在游客精了,要独特要真东西。国企投钱容易,运营难,规划不调研,抄别人作业,结局就一个。
全国九成古镇差不多,数据摆那儿,游客不愿为商业街买单。像大庸古城停车场都成主力了,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灯光秀烧钱演空场,APP没人用。
教训贵,但得记着,以后上项目先问问市场要不要,别拍脑袋决定。2025年旅游还在回暖,但假货没人买单,真得用心挖本地特色,沉浸式玩儿法,才有出路。
不然资金链一断,就得重整破产,钱白扔人民遭罪。希望张家界这波重整成,转机来了,别再犯老毛病。
上一篇:甘肃敦煌:大漠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