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这事,有时候真比吃饭还讲究。尤其是像二甲双胍这种在糖尿病治疗中几乎人手一片的老药,很多人一吃就是好几年。

有人吃了它,血糖稳得住了,状态也比以前好很多;但也有人吃着吃着,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头晕、肚子痛、恶心,甚至还有拉肚子止不住。可仔细一查,药并没吃错,问题反倒出在一些看似无关的小动作上。
不少内分泌科医生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吃药不是问题,怕就怕边吃边做这4件事,结果还怪药不靠谱。
吃油炸食品
看着酥脆香喷的炸鸡、薯条,谁没动过心思?但问题是,这些油炸食品里不仅油多,还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吃多了不但让血糖波动得更厉害,还会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对本来就依赖药物控制血糖的人来说,这就像是在跑步机上狂奔时被人从后面拽一把——药效根本发挥不出来。

研究数据很扎实。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统计,高脂饮食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约15%至25%。而二甲双胍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减少肝糖输出。
简单点说,就是一边吃药让血糖下降,一边又靠高脂食物把药效抵消掉,这样搞下去,不但血糖控不住,肝肾也要跟着受累。
空腹运动
有些人是为了减肥,有些人怕吃饱了胃不舒服,就想着早上空腹快走或者慢跑一会儿。本来运动没错,关键在“空腹”这两个字。一旦吃了二甲双胍,再空着肚子运动,就有可能引发乳酸中毒。

这个听着有点吓人,但不是耸人听闻。乳酸中毒是二甲双胍最严重也是最少见的副作用之一,但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30%以上。尤其是空腹运动会加快身体的葡萄糖消耗,使得肌肉代谢偏向无氧路径,进一步增加乳酸堆积。加上本身药物就会干扰乳酸清除,一叠加就容易出问题。
临床上不乏这样的案例。有患者为了“健康”,每天早起空腹快走45分钟,三个月后查出乳酸偏高,肾功能也开始吃紧。医生一问,原来人家是坚持“先运动再吃饭”的理念,结果差点给自己练出个病来。

吸烟
很多人以为吸烟对肺不好,跟糖尿病没啥关系,其实二甲双胍和吸烟放在一块,就像是两股反方向的力。二甲双胍是帮助身体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而香烟中的尼古丁却会降低胰岛素的反应能力。
不光是理论推测,有数据为证。2019年《中华糖尿病杂志》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发现,吸烟人群的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明显弱于非吸烟人群,血糖下降幅度平均少了12%左右。
换句话说,抽一根烟,相当于把药效白白浪费掉一成多。更别说吸烟还会加快血管硬化、加重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本来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很多医生都强调,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彻底戒烟,而不是减少。毕竟任何程度的吸烟,哪怕是每天两根三根,也在持续破坏身体的代谢环境。戒烟这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但总比因为吸烟导致并发症恶化要强。
乱吃药物
最被忽略也是最“作死”的行为——乱吃药。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些患者一吃二甲双胍,就想着“搭配点别的”会不会更快降糖,于是就自己加药,有时是加另一种降糖药,有时是看到亲戚朋友吃什么就也跟着来点。更有甚者,看到网传某种“中药调理法”,也敢大胆尝试。

这种自己做主的行为其实特别危险。二甲双胍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它跟很多药物是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最常见的就是与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比如某些止痛药)联合使用时,会增加肾毒性。一旦肾脏代谢功能下降,乳酸清除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诱发乳酸中毒风险也会上升。
而且有些中成药虽然打着“调理血糖”的旗号,里面却可能含有类似降糖的活性成分。跟二甲双胍一块吃,极容易造成低血糖。关键是这些低血糖还不是那种你立刻就能察觉的,有时是轻微头晕、乏力,很多人都以为是太累了,结果一查血糖,已经掉到3点几了,危险得很。

有资料显示,超过40%的二甲双胍相关不良反应,是因为联合用药不规范导致的。这就说明,很多问题不是药本身的问题,是人瞎搞出来的。用药这种事,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按照医生的安排来,别自己当“半吊子医生”。
结合这四个问题看,吃二甲双胍其实没那么复杂,关键是别添乱。很多人把问题归咎到药本身,其实不如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踩雷。能坚持用药就很好,能用对药那就更重要了。小小一片药,管的是大大的血糖,但能不能稳住,就看是不是能避开这些雷区。

药物本身其实不吓人,吓人的是“以为没事”的侥幸心理。很多人觉得吃点炸的没关系,烟抽几根不碍事,运动了身体才好,吃个中药更安全。但身体可不讲情面,规则就是规则,一旦踩中,就容易吃苦头。
特别是慢性病,不是靠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得靠日积月累地管理。也正因为这样,那些日常小动作才更不能忽略,吃得对、动得对、休息得对,才是真正的治病之道。

吃药治病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不容“差不多就行”的马虎。很多人不怕吃药,怕的是吃药没效果,结果越调越高,到最后不是药的问题,而是自己一直没重视那些隐藏的雷。医生说了再多,都比不上自己对自己上点心。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2020年版)[J]. 营养学报, 2021, 43(6): 571-57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2): 93-113.
[3]韩红霞, 周婷婷. 二甲双胍与乳酸中毒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 16(15): 105-108.
[4]朱元成, 林伟峰. 吸烟对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影响的研究[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 11(9): 679-684.
[5]胡伟. 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分析[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4): 212-215.
上一篇:上海留学中介机构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