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雪至,寒冬始!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其为入冬后的第二个节气,预示着冬天“真的”来临。
小雪后,气温降低,寒风瑟瑟,多地也迎来大风降温或者雨雪天气。此时,养生重在“藏”,藏住本有的阳气,不断提高免疫力。

“藏”并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部位,这些部位更是非常关键!
01头部
头部为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如果头部受寒,则容易出现头疼,并且容易影响神经系统。因此日常需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可佩戴帽子。如果头部出汗,也不要立刻摘下帽子,以免冷风直吹,引起感冒。
02脚部
寒从脚入,脚部分布着众多的人体经络,因此护住脚部的阳气,非常关键。注意脚部的保暖,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每天也可以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也有助于血液的循环。
03胃部
胃部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其中胃黏膜是胃内壁的保护层,直接接触食物和外界温度。当胃受凉时,胃黏膜血管会反射性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从而引发疼痛、胀气或炎症。因此日常注意胃部保暖,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减少食用寒冷食物。
04腰部
肾喜温恶寒,如果腰部受寒,则容易导致肾气受损,对此人们会感受到“怕冷”“无力”,特别是冬季更容易受影响。因此,日常需要注意腰部保暖,可以适当进行按摩或者护腰。

正所谓病从口入,饮食一直是养生的关键点。小雪后气温降低,特别是一些胃部敏感的人群,饮食更需要忌口生冷,提倡“暖胃饮食”。例如可以食用一些温性食物:羊肉、桂圆、大枣等,同时也可收藏这几个暖胃食谱!
01番茄玉米排骨汤
食材:瘦排骨200克、番茄2个、玉米一根、姜片、盐、料酒
做法:排骨洗净切块,后进行焯水洗去血沫;番茄、玉米洗净切块。砂锅适量清水,放入排骨和姜片,大火煮沸转小火炖 25 分钟,至排骨软烂。随后加入番茄和玉米,放入汤中继续炖煮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02山药小米粥
食材:小50 克、山药150克、红枣3颗、盐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提前浸泡;山药去皮切滚刀块。锅中加清水烧开,放入小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 15分钟,加入山药块和红枣继续熬 10 分钟,至山药软烂、粥体黏稠,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好的养生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这不仅是在小雪时节需要养成,更是一个长久的课题。而小雪时节,也有自己的节气特点,因此也需要遵守对应的养生习惯。
01动静结合,适当运动提升阳气
小雪时节,气温降低,因此很多人在室内保暖,久坐不动,而这容易使新陈代谢减缓,从而造成血液循环变慢。因此,建议可适当运动,避免久坐。
02适当食补,勿要急切胡乱补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但进补也需要营养均衡,肉类果蔬根据自身情况进补,既不能单一进补,也不可胡乱进补,以免造成身体负担。
03不要熬夜,充足睡眠藏住阳气
“早睡”是个长久的话题,然而很多人做不到!早睡可助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而充足的睡眠也有益于藏精补气;反之熬夜容易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因此要养成早睡的习惯,避免熬夜。
04勿消极,健康积极更有活力
小雪时节,万物“陷入沉寂”,很多人容易出现消极或者情绪低落的状态,而情志容易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还可能导致“抑郁症”。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更为关键!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顺应时节做好养生,饮食摄入天然食材,日常配合自己的良好习惯!从这个小雪时节开始,认真做好养生,稳住气血,藏住阳气,不断提高免疫力,健康顺遂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