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东院区同步联动,以“多学科协作+精准化服务”为核心,通过专题患教会与大型义诊,为群众送上专业、全面的呼吸健康知识。
作为全球第三大死因,慢阻肺是我国高发的慢性气道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涵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类核心病症。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是慢阻肺主要诱因。慢阻肺“早期症状隐蔽、进展不可逆”的特点,使得轻微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初始表现常被忽视,待到喘息、呼吸困难明显时,肺功能已遭受严重损伤。我国慢阻肺患者超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但疾病知晓率不足10%,强化科普宣教与规范防治已成为亟待推进的民生健康课题。
当天上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东院区门诊楼前暖意融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药学部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支撑,为群众提供全流程、闭环式健康服务,让“多找几个专家看看”成为现实。
在河医院区现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相关专家为市民提供了一对一专业诊疗,细心询问病史,初步诊断病情并给出针对性治疗建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护理团队则以“早筛早防、科学管理”为核心,开展血压血氧检测、健康宣教、用药指导、资料发放等多元化服务。在东院区活动现场,医务人员耐心解读慢阻肺的症状特征、危害机制与预防要点,细致普及疾病评估标准、自我监测方法及康复核心知识,同时免费提供肺部听诊、血压及脉氧测量、肺功能评估等便民服务。针对每位就诊者的具体情况,专家团队逐一分析并给出个性化治疗建议,对群众关心的防治疑问进行专业解答。护理团队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深入科普吸烟危害,倡导科学戒烟理念,同步提供针对性肺康复指导,助力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考虑到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是慢阻肺控制的关键,东院区和河医院区的药师团队分别开展“手把手”用药指导。从吸入设备选择、药物准备、操作流程拆解,到用药姿势矫正、辅助器具使用及设备清洁保养,药师们逐一示范讲解,重点纠正“吸气过快”“屏气时间不足”等常见误区,确保药物精准到达肺部,切实保障用药疗效与安全。
据郑大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院区联动开展的世界慢阻肺日系列活动,紧扣“早筛、早诊、早治”核心,通过义诊服务的便民性与患教会的精准性,多维度传递慢阻肺防治知识,有效提升了公众疾病认知度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未来,该院将持续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深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与便民医疗活动,将健康读物延伸至群众身边,为广大群众的呼吸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