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催了:赶紧把钱投出去
创始人
2025-04-21 16:21:12
0

LP 催了,那急切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赶紧把钱投出去”。这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着背后的期待与压力。也许是对项目的看好,也许是对回报的渴望,总之,这催促如同一道命令,驱使着我们迅速做出决策。每一秒都显得如此珍贵,不容我们有丝毫迟疑。我们深知,时间就是金钱,在 LP 的督促下,我们需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各项信息,谨慎评估风险,然后果断地将资金投入到那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


报道I投资界PEdaily


“我们收到了某地LP的函,”华东一家早期基金的投资合伙人忧心,“如果今年二季度末再不把账上的钱投完,LP就要减资了。”


无独有偶,一位投资总监朋友同样说起这一幕:“我们一只基金的投资期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有大几千万元没投出去,每次汇报LP的时候都要给他们做心理按摩,压力山大。”


我们交流下来的体感是,对很多头部机构来说,账上的钱迟迟投不出去。这也是今年VC/PE普遍的烦恼。


看着钱躺在基金里一动不动,LP也心急。“内部有投资指标的考核,但大部分子基金没有完成,政府正催着投资。”华南某天使投资基金的总经理告诉我们,GP投不出去,他们也将受到上级的审查。


考验重重,不同的情绪在一级市场流淌着。


投资人苦恼:有钱,但投不出去


访问一圈投资人,一个几近相同的反馈是:


大多数投资机构虽然没有刻意放缓投资,但整体投资数量相比上一年同期还是下降了约10%,尤其是VC机构出手节奏趋缓。


开年DeepSeek火爆出圈,拉开了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序幕。高昂情绪进一步传导至创投圈,助推了投资端的流动,正如我们看到AI大模型、机器人等赛道的热闹。


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级市场共识正高度集中,资金和资源加速向少量项目集聚,高估值与泡沫论此起彼伏,部分投资机构表示“难以下手”。


“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忙很多,大家明显活跃起来,出差也变得频繁,我这里每周平均实地新看2-3个项目。”任职上海一家科技投资基金的王岩却很苦恼,虽然忙碌,但并没有见到太多成果。


其中原因他娓娓道来:市场上有限的资金都扎堆在相同的赛道里,项目很多,但真正值得出手以及出得上手的项目少之又少——平庸的项目看不上,好项目又轮不到,部分项目估值变形直接pass


虽然大环境风险偏好正急剧下降,但大家的收益预期并没有降。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历历在目,加上退出的不确定性,LP投资人信心不足,各方资金都很谨慎。


而那些拿了地方基金的GP,因需兼顾返投,盲目投资隐患又大,不得不擦亮眼睛,导致找项目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投资人的决策。部分投资人聊起,最近这一波关税战下,之前重点跟进的几个面向欧美市场的项目都无奈搁置观望了。


于大部分投资机构而言,眼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瞄准未来,进行更大胆的投资。种种因素之下,一些投资机构陷入钱在手不投贬值和投出去亏钱的矛盾里。


而为避免资金闲置在基金池子中,有投资人透露,“很多同行都面临有钱没处投的处境,看不到好项目,身边也有那种账上几个亿买理财的例子。”


投资人背上创收KPI


如此一幕,LP看得着急。


政府LP现在对于GP的要求包括资金使用效率,关心资金是否能够真正投到创新项目上去,而不是停留在基金里。”珠三角一家国资母基金主管合伙人指出,现在几乎90%的政府LP的诉求是尽快投资,甚至设下了“今年必须投多少”的考核目标。


站在LP的立场,资金使用率越高意味着GP把更多的钱投在项目上,多投项目多创造收益;资金使用率越低,则可能意味着GP管理费收得越多,但没有尽职免责。


正如一位与政府投资基金打交道的业内人士毫不隐讳地指出:“现在一级市场管理费呈现两个极端,有些GP因为管理费太低,不足以支撑正常运营成本;有些不太作为的GP却靠着管理费过得有声有色。”


给钱就要花出去,尤其是当国资成为一级市场最主要出资人,很多规则发生微妙变化。


按照惯例,GP投资期一般3-5年,有些政府投资基金会要求子基金在三年内全部投完并汇报指标。如果没有完成,政府LP将发函催促投资;若资金仍未使用,可能会触发减资、扣管理费等动作。


最近两年,我们听闻不少这样的故事:


某国资PE拿了长三角某地政府10亿级别的资金,因基金2年没有投项目,该政府LP决定终止出资;


北京一家硬科技VC基金向LP call款失败,理由是投资不达标,后面的钱不给了;


有国资LP约定,管理费按实缴或实投规模拨付,而当投资指标、返投要求等完不成,GP则需要将部分管理费退还给LP...


众所周知,投资机构的创收主要靠管理费,但现在这一生存根基已经成为GP/LP可以在台面下进行的一种协商,不少地方基金的遴选公告中直接表明:管理费不超过实缴金额的1.5%,有的甚至降到了1%。


一个不太良性的循环产生——投不出,募不动,也退不了,LP持续性出资成为GP普遍头痛的问题,这使得有些投资机构的管理费已不够日常开支,有IR倾诉,“现在基金账上只剩200万,连咖啡机都养不起了。”一级市场断供潮若隐若现。


为改善现状,活跃在前端的投资人开始肩负起机构的创收:有的投资经理自掏腰包凑跟投;有的投资机构干起了FA的活儿,转收中介费;更有纯国资机构,直言不讳:“管理费覆盖不住成本了,每个人都背了创收的指标。”


保持敬畏,克制规模


珍惜每一次出手


募、投、管、退各个环节彼此相扣,部分GP走出了令人意外的一步——放弃做大规模。


此前,一家老牌基金大佬透露,去年上半年旗下超募了一支数十亿大额基金,期间更是拿到了重磅LP的出资,但后来却把所有募来的钱都退回去了。“募资过程千辛万苦,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决定放弃。”


在他看来,运营基金的能力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与环境、机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所以决定放弃,但并不后悔。“今年我们仍然在募新的基金,把基金的规模缩小了,过得踏实一点。”


眼前市场环境变化莫测,GP主动缩减基金规模,向LP退回部分或者全部资金,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也被认为是穿越寒冬的一种策略。


毕竟一级市场整体投资节奏在放缓,在没有合适的投资标的情况下,LP的钱一直趴在账上投不出去,于GP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压力。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有着相似的感受。从过往的经验中,他逐渐意识到,随着环境变化,基金规模过大对民营机构存在挑战,一定是要往中型规模转型。


“当下面临很多挑战,我们还是必须勇敢去做投资,必须去面对IPO停滞的前提下仍要出手的现实。”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曾说。


凡此种种,是GP调整姿势、适应变化的一种写照。


一级市场阵痛犹在,大家似乎总在怀念,或者希望回到2021年,那个看起来有无限资金流动的时期。但回到过去显然不可能,VC/PE以往的投资范式已难以为继。


现在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决策。”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建议,无论企业还是机构,不要总去琢磨市场情绪,白白耗损精力,应该回到一点上——“你做的事到底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


一切又回到那个最朴素的道理——适者生存,只有保持持续的赚钱能力,才能让LP持续地出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医生发现:早起大量饮水的人,用... 每天早晨,许多人一醒来就习惯性地喝上一大杯水,这一简单的习惯看似无关紧要,但其实,它对身体的好处可远...
想要提高免疫力,怎么吃? 文 | 孙凌霞 菠萝 孙凌霞 美国注册营养师 (一) 毫无疑问,免疫功能对抗癌非常重要,大家经常...
原创 别... “咱们顺其自然吧。”这句话一从男生嘴里说出来,多少姑娘心里就打鼓——是他太佛系,还是我想多了? 前几...
热点丨“双11”拆快递别大意!... “双11”是不是疯狂“剁手”啦 如今快递陆续到家 在满心欢喜拆快递时 可别掉以轻心 快递包装可能藏着...
乌鸡肉会比普通鸡肉更营养?更适... 乌鸡又称乌骨鸡,传言它比普通鸡肉更有营养,更适合孩子吃,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来详细说说。 图片来源:...
流感高发,孕妈妈如何做好防护和... 又到一年流感季,今年的数据显示,流感季较往年有所提前。作为特殊群体中的孕妇更是易感人群,也存在诸多担...
原创 3... 在意甲第12轮的一场比赛中,罗马客场挑战克雷莫内塞。罗马在前11场联赛中取得了8胜3负的好成绩,凭借...
原创 日... 最近,日本网络社区被一条神奇的消息刷屏了。这个消息说,日本政府决定在11月,抛售价值7万亿日元的中国...
原创 1...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乒姑娘王添艺的经历...
自助售票系统助力景区分流与无人...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景区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尤其在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传统人工售票方式往往面临排队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