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网络社区被一条神奇的消息刷屏了。这个消息说,日本政府决定在11月,抛售价值7万亿日元的中国国债,还说要借此打击中国经济。这个话题马上冲上日本雅虎的热搜。评论区里一片叫好声,很多日本人觉得,日本终于要“反击”中国了。
但是我们去查了一圈,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日本官方媒体,都没有出现这条“重大决定”。这件事本来就很奇怪。既然事情这么大,那为什么官方一句话都没有?那这条消息,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我们先看第一点:日本到底有没有持有这么多中国国债。
根据日本财务省在 2025年6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日本持有的外国债券里,中国国债的规模大概只有110 亿美元。换算成日元,也就1.66万亿日元左右。这个量跟“7万亿日元”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所以“日本抛售7万亿日元中国国债”这句话,从根本上就是假的。日本压根就没那么多中国国债可以卖。
那日本网友为什么会信得这么真?因为这条谣言,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一些新闻被拼在一起,最后被“脑补”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事情的源头要从11月20日开始说起。那一天,日本自己的国债市场出了问题,很多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日债。结果,日本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被推到一个历史高点。这说明市场对日本政府的财政扩张非常不放心。
到了11月21日,日本财务大臣片山五月在记者会上说了一句“要密切关注市场”,还暗示可能要出手干预日元汇率。这句话被很多人解读成“日本政府准备采取行动了”。
然后到11月22日,高市早苗又公布了一份财政刺激方案。里面提到日本要调整债券购买策略,来应对日债收益率不断上涨的问题。不过,这份方案只谈日本自己的国债,完全没有提到中国国债。
结果,日本网民把这三件事一连,就脑补出了一个戏剧性的结论——日本政府要抛售中国国债,而且一次就是“7万亿日元”。这个数字也很好理解,因为日本自己国债市场的规模,就接近这个数字。
不过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个问题。如果日本真的要抛售它手里持有的那点中国国债,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吗?答案是:几乎没影响。
中国国债市场的总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债市。日本持有的那110亿美元,占比不到1%。这种占比,抛售之后对市场造成的波动,大概就是“蚊子叮大象”。
短期内可能会看到一些数据变化。比如债券收益率可能上升0.05到0.1个百分点,可能会有10到20亿美元的外资短期流出。但中国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回购、窗口调节来稳住市场。
从中长期看,则几乎没有任何冲击。因为 2025年,中国债市已经吸引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全球资金流入,投资者结构非常多元。就算日本退出,也会有其他资金补上。甚至在某种角度上,日本抛售反而会被市场理解成“中国债市依然值得买”,这就是市场心理。而且中国还有“一带一路”债市体系,从中东到东南亚,都在买中国债券,日本的那点量,根本撬不动盘子。
可对日本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日本持有中国国债,是因为收益稳定、风险低。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左右,比日本国债高得多。日本如果抛售,不但拿不到资本利得,还会让本来就紧张的日债市场压力更大。
在11月那一波抛售潮之后,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被推到 3.1%,这对日本政府的财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再说外汇储备。日本外汇储备超过1.2万亿美元,中国国债占比很小。如果日本突然抛售中国债,市场可能会误以为日本外储体系出了问题。最后很可能不是人民币波动,而是日元继续贬值。日元在11月已经跌到157对1美元,如果继续跌,日本企业的进口成本会被放大,消费者压力也会更大。
长期来看,日本如果真的这么做,中日经济互信也会受到削弱。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度接近20%,这对日本企业的影响是实打实的。
所以,用一句更直白的话总结就是:日本如果想靠“抛售中国国债”来伤害中国,那就是伤敌100,自损1万。
可这件事到了日本网络上,居然成了“日本赢了”。这其实反映了另一件事:中日之间的攻防现在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直接。面对中国不断升级的反制措施,日本国内的焦虑感越来越重。甚至连一些谣言,都能成为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这才是这件事情真正值得观察的地方。
上一篇:原创 14岁与樊振东成队友,21岁击败孙颖莎,她为何离开国家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