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用餐本应是旅途中的慰藉,却在某些地方成了游客的“必修劫”。
一位远道而来西安的旅行者,在参观完兵马俑后满怀期待地走进一家挂着“水盆羊肉”招牌的店铺,却遭遇了令他哭笑不得的体验——花费42元端上桌的,竟是一碗清汤中漂浮着寥寥四片薄肉、搭配少许粉丝的“水盆”,实物与价格形成鲜明反差。
这碗“天价羊肉汤”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画面中,偌大的碗里汤多料少,连餐巾纸都需额外购买,引发众多网友分享相似经历。有人指出西安不少餐馆不提供免费纸巾,共享单车定价也高于其他城市;更有人直言,在油辣风味为主的美食之城,纸巾本应是标配,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商家对游客需求的刻意忽视?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涉事商家终于出面回应,却以“按标准出餐”为由强硬辩护,称每份羊肉严格按60克或100克规格提供。然而细算下来,每斤羊肉折算价格高达数百元,被网友调侃为“富豪才敢单点”的天价餐。
更令人愕然的是,商家竟提及顾客“连葱都吃了不少”,似在指责消费者计较。此言一出,瞬间点燃公众不满,被批为强词夺理、缺乏诚意。尽管店家表示“不满意可退换”,却难平众怒,有网友讽刺:“换汤不换料,谁敢再试?”
事实上,此类景区消费乱象并非孤例。广东南澳岛有游客团购海鲜反被诱导消费,结账时惊现两千多元账单;重庆洪崖洞则有摄影团伙垄断拍照点位,强迫游客消费甚至恶语相向。这些事件共同折射出部分景区商户短视的经营心态——视游客为“一次性客源”,忽视口碑与长远发展。
乱象背后,既有商家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暴露出监管机制的薄弱。违法成本低、维权难度大,使得某些商家屡教不改。而真正受伤的,不仅是游客的钱包,更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与消费者的信任。
回看那碗引发争议的水盆羊肉,消费者的诉求其实十分简单:我们可以接受景区合理的溢价,但拒绝被当成待宰的羔羊;我们计较的不是多付几元钱,而是那份被轻视的公平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