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源开始“世袭”:一段娱乐圈录音,如何刺穿优绩主义幻觉?
创始人
2025-11-09 23:02:01
0

最近,导演王家卫与其编剧团队核心成员秦雯等人私下讨论工作的一段录音被曝光,迅速引爆舆论。据流传的录音内容显示,在讨论一个涉及某些复杂程序或资源调配的问题时,对话者并非聚焦于如何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找人”、“打招呼”的思路。其中流露出的那种对通过私人关系、上层影响力来“搞定”事情的熟稔与自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娱乐圈瓜田里的名利之争。它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与不适,是因为我们从中窥见了一个更为真实、却常被掩盖的权力世界。真正刺痛我们的,不是个别人的私德,而是那种溢出屏幕的、将特权视作常态并引以为傲的“权力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优绩主义”的时代,社会叙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的地位是你能力和贡献的应得回报。然而,“录音门”中的对话,却无情地撕下了这层面纱:程序正义在深厚的人情关系面前可以黯然失色,规则是为“没有关系的人”准备的,而真正的权力在于能够绕开规则,实现“法外开恩”。当“我认识谁”、“我能找到谁”成为比“我做得对”更有效的社交货币和炫耀资本时,我们讨论的,就已经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公。这种不公让无数勤恳遵守规则、相信公平竞争的普通人感到无力和愤怒。

要理解这种“权力感”从何而来,为何它能如此理所当然地存在,以及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这种结构性不公面前该如何自处与思考,或许,本期特别策划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穿透迷雾的视角。

PART 1 特权从何而来?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荐书:《见树又见林》

作者: [美] 艾伦·G.约翰逊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标题: 社会学作为生活、实践与承诺

原作名: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译者: 左安浦

PART 2 特权为何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权力》一书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集30多年经验之大成,惊世骇俗的颠覆之作。本书彻底颠覆人们对权力的看法——世界从来都不是公正的,你想拥有的一切只有靠你自己去争取。

它堪称普通人在强权社会中的生存指南,为每个人指出了通往权力和事业成功的真正路径。

作者指出,在你获取权力的道路上,有三大障碍:相信这个世界是公正的,相信现有的领导力知识和成功人士的说教,而第三大障碍,就是你自己。

在书中,作者为你破除偶像和传统的神话,让你了解到关系才是永恒的王道。

荐书:《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作者: [美] 杰弗瑞·菲佛 / 杨洋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原作名: Power: Why Some People Have it and Others Don't

PART 3 差距如何被拉大?

1899年,凡勃伦以有闲阶级一词,描述那些通过炫耀性消费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人士。在他的经典之作《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描述了上流社会的轻浮无聊:男士们以手杖作为炫耀的工具,女士们则热衷购买银质餐具。

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物质商品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力量已经大为减弱,有闲阶级已被新的精英阶层所取代。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称他们为“志向阶级”。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以文化资本而非金钱收入来进行自我界定。

他们热衷于购买有机食品,看重母乳喂养。他们在意那些非炫耀性的消费,购买力用于聘请保姆和管家,培养孩子,以及练习瑜伽。

本书以丰富的叙述和广泛的调研,展现了志向阶级如何通过教育、健康、育儿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选择,实现财富的增长和阶层的向上流动,并进一步加深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志向阶级的消费习惯已经从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变为更彰显其身份与知识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消费选择。

荐书:《微小的总和》

作者: [美] 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新精英阶层的消费选择

原作名: The Sum of Small Things: A Theory of the Aspirational Class

译者: 尹楠

PART 4 努力就会成功吗?

在如今这个年代,成为精英意味着什么?卷学历,刷简历,从事光鲜的工作,以拼命加班为荣,精心择偶以培育优秀的下一代……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句话足以概括精英社会的现状。努力就会成功吗?也许。但历经万难成为人上人后,顶层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安逸。昂贵的教育投入和工作所带来的人格异化与时间饥荒,是成为精英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精英陷阱》一书中,耶鲁大学教授丹尼尔·马科维茨从精英身份出发,揭露了20世纪中叶以来优绩主义给美国带来的阶层分化与结构失衡。美国生活的一条公理是:一个人的优势或成就理应来自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非世袭的地位和身份。但恰恰是这种主导社会的优绩主义教条(而非对其的偏离),打造了新的特权的集中和传递机制。

马科维茨运用海量数据揭示了优绩主义的内部机制和后果:工作岗位边缘化,收入停滞,与劳工阶层逐渐趋同;精英则通过垄断教育资源和高薪职位积累大量的财富,同时自身陷入竞争和内卷的困境。

这是一个社会流动口径收窄、结构趋于病态的局面,一个对所有人都无益的陷阱。作者呼吁,美国应该降低教育的竞争激烈程度,让中等技能的劳动力重新回到经济生产的中心。

荐书:《精神陷阱》

作者: [美] 丹尼尔·马科维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的优绩神话如何助长不平等、瓦解中产和吞噬精英?

原作名: The Meritocracy Trap: How America's Foundational Myth Feeds Inequality, Dismantles the Middle Class, and Devours the Elite

译者: 白瑞霞

PART 5 如何抵抗优绩主义?

事实上,一切有关韩国年轻人的传说,都来自“不把别人踩在脚下,就不算成功”的恐惧。“他们不是在贪婪地追求比别人过得的更好,只是陷入了被他人排挤的恐惧中而已。”

被优绩主义绑架的人生,被结构性不公堵死的未来,活在“公平竞争”的莫比乌斯环中,他们痛苦无人知晓。韩国人天生精力旺盛,是讽刺而可笑的谎言。他们不是在贪婪地追求比别人过得更好,只是为了克服不安,而变成了不安的人。

在优绩主义至上的病态社会,韩国的年轻人急于通过学历、证书、实习,把别人踩在脚下,获得“正当”的差别对待,换取当下社会流通的价值证明;他们将自我开发和时间管理奉为圭臬,只为将自己不断商品化。然而,等待他们的仍然是不可撼动的“滞销”结局。

作为一线社会学教师,作者吴赞镐通过2000份深度问卷,50位“卷王”的亲身经历,剖析学历歧视、转正焦虑、自我PUA 的青年时代病;纵观不睡觉不吃饭的“压缩一代”,愤怒、悲哀而疲惫的年轻群像,精英崇拜社会的淘汰制人生。

他关注的并不是高校课堂上的宏大叙事,二是长期坚持与众多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探讨,本书内容正来源于此。

面对韩国年轻人患上的时代病,他呼吁社会必须停下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因为成为“超人”才能活得像个人的社会,是无能透顶的社会。

荐书:《“我们赞成差别对待”》

作者: [韩]吴赞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副标题: 变成怪物的年轻一代

译者: 六一

“录音门”是一面镜鉴,一次祛魅。

它照见了权力运行的幽暗逻辑,

也剥去了其高贵的神秘外衣。

看清,是清醒的第一步;

而坚守,是回应的开始。

愿我们都能于复杂世界中保有批判的锋芒,

更于日常生活的方寸之间,守护内心的准则。

个体的清醒与坚守,

始于独善其身,

终将汇聚成照亮公平的星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厦... 在厦门湖滨中路与湖滨南路交叉口东北侧,紧邻风景如画的筼筜湖,一座巍峨建筑矗立于天地之间——这便是厦门...
-44℃!知名景区紧急封控,勿... 把“浙江之声”,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极目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1月7日,...
鼾声如雷并非睡得香 当心“隐形... 在日常生活中,打呼噜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人认为这是睡眠时的一种正常生理表现,甚至有人将其视为“睡得...
叶子也是宝、血压血糖都受益 秋... 桑树全身都是宝 入药材的有 桑叶、桑葚、桑白皮 常食用桑葚有助于 改善贫血、缓解失眠、抗衰老 桑叶则...
可降至-44℃!知名景区紧急封... 11月7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五座台顶区域进入严寒阶段,历史同期台顶区域最低温度可...
上海迪士尼专门为这群“大明星”... 说起上海迪士尼的大明星,你会想到谁?是“大老板”米老鼠,还是“川沙妲己”玲娜贝儿? 就在前几天,乐园...
金秋“顶流”上线!成都银杏季玩... 11月9日,“成都四时·乐游天府——金秋有杏·崇州见”2025成都金秋银杏季文旅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在...
吃了“他汀”药,定期查些啥?医... 心血管病吃降胆固醇药,最普遍的还是“他汀”。可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吃了药不监测。 别说一般预防性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