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投票中,14个国家投出了赞成票,只有中国投出了弃权票。美俄两国罕见地站在一起支持这一决议,而中国的态度引发了外界的关注。那么,中国为何在这样重要的投票中选择了弃权呢?
2023年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提交的一项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该草案旨在解除对叙利亚过渡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制裁。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14个国家都投出了赞成票,最终该决议获得通过。这一表决对叙利亚和整个中东地区具有深远意义。如果联合国解除对沙拉的制裁,意味着叙利亚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美国在安理会上表示,沙拉正在履行承诺,积极推进当地反恐并努力保持地区安全稳定。
美国之所以提出这一决议,实际上更注重的是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沙拉即将访问美国,与特朗普会面。为了促成这次访问,解除沙拉的制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解除制裁,既能展示美国愿意与当前叙利亚政府改善关系的诚意,也能使沙拉的访问更加合法合规,避免美国国内的争议。此外,沙拉能够访问美国,还将大大提升叙利亚的国际地位,增强叙利亚政府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
除了美国的利益,叙利亚也在表现出改善与以色列关系的意图。今年,叙利亚与以色列进行了间接对话,虽然双方达成正常外交关系仍有很大困难,但叙利亚的缓和迹象已经十分明显。美国非常希望看到这一点,因为如果美国能与沙拉政府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就能通过叙利亚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同时也能改变以色列的外交环境,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俄罗斯方面,沙拉在2023年10月15日访问了莫斯科,并与普京举行了闭门会议。俄罗斯承诺将帮助叙利亚进行重建,并为叙利亚提供能源、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支持,还计划扩大双边贸易。俄罗斯支持解除对沙拉的制裁,主要目的是希望叙利亚能够恢复正常,摆脱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尽管沙拉先去了莫斯科,但美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远强于俄罗斯,如果不采取行动,叙利亚可能会倾向美国而非俄罗斯。
俄罗斯一直希望在中东保持强大的影响力,而叙利亚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虽然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稳固,但如果美国和西方势力在中东的影响力继续扩展,俄罗斯的作用将会逐渐减弱。因此,俄罗斯支持叙利亚的重建工作,以确保叙利亚能恢复到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正常国家地位,并通过更多的经贸合作与俄罗斯互惠互利。
那么,美俄两国在各自的利益考虑下投出了赞成票,但中国为何选择弃权呢?从中方在安理会上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叙利亚当前政府的态度较为谨慎。中方强调,安理会在考虑叙利亚反恐和安全形势时,需要充分评估叙利亚的实际情况与长远利益。中方认为,安理会没有对该地区的反恐形势进行充分的考量,且叙利亚的过渡政府应在取得实质进展后,才能适当放松对其的制裁措施。
同时,中方批评美国过于急于求成,未能充分考虑到其他成员国的意见。然而,中方没有投出反对票,这也意味着中国实际上支持叙利亚政府逐步恢复正常、开始重建工作的进程。
对于叙利亚来说,这一表决结果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沙拉政府能够继续加强反恐工作,并在外交上取得进展,那么叙利亚的国际形象将得到提升,经济重建也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