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塞北草原的辽阔与江南竹海的清幽在莫干山相遇,一场关于文旅价值的深入探讨就此展开。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的文旅推介活动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建勋以“六韵华章——绿色乌审”为主题,从“历史长卷”“精神高地”“生态乐章”“北疆印迹”“壮美风光”“舌尖美味”六个篇章切入,通过历史、文化、生态等维度,将这座北疆城市的文旅叙事转化为对现代产业逻辑的思辨。
生态与文旅的思辨
莫干山与乌审旗,相距1600公里。前者以近代别墅群与竹林秘境著称,后者则是毛乌素沙地治理的全球样本。乌审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建勋受访时表示:“文旅产业的价值,在于将地域特质转化为可延展的公共话语。”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最南端,是国家北煤南运战略通道浩吉铁路的始发地,也是内蒙古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
常住人口16万余人的乌审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一批“国字号”金名片。2024年,接待游客172.87万人次,较2015年的68万人次,增长154.22%。当地生态治理成果也十分显著:20世纪50年代,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旗荒漠化、沙化土地一度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仅2.6%和18%;202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升至32.92%和80%。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建设下,这些生态成果成为研学体验的打卡点。任建勋在会上热情邀请大家到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乌审旗生态文明展馆等地,沉浸式体验70多年“绿色接力”的历史壮举。
文明遗址的当代激活
讲述乌审旗,得从萨拉乌苏溯源。
1923年,“河套人”化石在乌审境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的萨拉乌苏大峡谷北发现。“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兴起,再到现代城市的繁荣,‘河套人’的智慧与勤劳,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任建勋在会上介绍。
当前,乌审旗正在积极推进“河套人”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乌审旗还开发“河套人”“萨拉乌苏动物群”“萨拉乌苏石器”等5个系列30余种文创产品,这种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教育和文旅资源的模式,为遗址保护提供了新范式,也为乌审旗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点。
红色基因的当代共振
在莫干山会场的全息投影中,中共乌审旗委旧址的青砖灰瓦与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现代展馆形成时空对话。
作为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乌审旗拥有45处革命遗址、遗迹。
近年来,乌审旗致力于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旅游“热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其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堪称典范之作。
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出色的文旅运营,小镇研发了20余种特色课程,推出100多种文创产品,不仅入选自治区“亮丽北疆·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线路”,还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区。2024年,这里累计接待各类团队6万余人次,实现收入210万元,成为乌审旗红色文旅发展的闪亮名片,印证着精神遗产向产业动能转化的乌审路径。
“此时此刻,我们诚邀四海宾朋策马乌审草原,携手开拓文旅新蓝海,共同谱写东西协作的时代乐章!”任建勋热情邀约。(毛丫)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