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季的
最后一个节气
兼具暑、湿、热的气候特点
所以,大暑时节
要做好“三宜”“三忌”“三不过”
大暑“三宜”
1.宜清热
大暑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引发苦夏、中暑等问题。
因此,清热防暑刻不容缓。除了要 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劳逸结合外,还应格外注重饮食调理。
2.宜食粥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大暑可适量喝绿豆粥、薏米百合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3.宜茶疗
不宜喝粥的糖尿病人群,可以选择茶饮。
推荐金莲菊花茶:金莲花4克,菊花2克,甘草4克。将材料分别用清水快速冲净沥干,加3碗水熬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分钟。日常饮用具有清火、明目、生津的功效。
大暑“三忌”
1
忌湿气
在大暑节气,人体脾胃机能较弱,易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如乏力身重、汗多而黏、口气臭浊、食欲下降、腹胀便溏、尿黄等症状。
建议避免进食生冷之物,并 适当食用如绿豆、黄瓜等 消暑生津的食物。
2
忌油腻
大暑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有营养为原则,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等。
适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等,水果可食用西瓜,有清热祛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3
忌烦闷
大暑节气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就容易心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静坐、喝茶、赏花、听音乐等活动来缓解烦闷心情。
大暑“三不过”
1
不可过汗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但泄汗太过容易导致气津耗伤。所以要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补充水分,劳逸结合,及时调节体温状态,避免汗出过多。
2
不可过凉
酷热夏季易导致中暑,故大暑时节应注意降温,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活动、停留,同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不要过于贪凉。
3
不可过补
夏季适合补阳气,养心气,此时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但夏季多暑多湿,人们常常胃口不佳,因此在饮食进补上要加以控制,应以清淡为主,不宜过补。
愿大家在炎炎暑日里
护好身心,清爽安康
责任编辑:李 盼
编 辑:姜晓萌
来 源:中国中医、人民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