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你这又是感冒了?我记得上个月你也感冒了呀。” 社区诊所外,张阿姨瞅着刘姐手里的药问道。
“是啊,昨天开始流鼻涕,来拿点药。” 刘姐扬了扬手里的药盒。
“那可得多注意身体,平时勤锻炼着点,你看我都好几年没感冒了。”
“你好几年没感冒?那可得小心!” 刘姐凑近了些,“我听说从不生病的人免疫力差,更容易得癌呢!”
张阿姨愣了愣:“真的假的?我这两年天天晨跑,早睡早起,怎么就免疫力差了?”
“我表姐就是这样,” 刘阿姨压低声音,“十年没感冒,去年突然查出肺癌,医生说她免疫力不行,癌细胞没被及时发现……”
01
经常感冒能锻炼自身免疫系统?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频繁感冒不仅不能锻炼免疫力,反而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信号。
感冒由病毒入侵引发,每次感染都是免疫系统被动应对病原体的过程。尽管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时会调动免疫细胞和因子,但这种"锻炼"伴随呼吸道黏膜损伤、炎症反应及身体能量消耗,属于非良性刺激。频繁感冒会导致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细胞功能逐渐减弱,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反而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02
长期不感冒的人,
一生就是大病?
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长期不感冒与“一生就是大病”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临床也无数据表明,长期不感冒的人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更高。
从免疫机制来看,不常感冒可能是机体防御系统功能良好的表现:呼吸道黏膜屏障完整,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免疫细胞反应迅速,可在病原体尚未引发症状时就将其清除。这类人群往往生活习惯更健康,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或较少接触传染源,因此不易被感冒病毒侵袭。
事实上,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属于轻症感染,而癌症、重大脏器疾病等与免疫监控功能异常、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相关,两者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
不过,无论是否常感冒,都需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出现体重骤降、持续乏力、不明原因疼痛等“预警信号” 时,及时就医检查才是关键,而非纠结于是否感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疾病的核心。
03
要想提高免疫力,
建议坚持这个习惯
要想提高免疫力,坚持“规律且适度的运动” 是被多项研究证实的有效习惯。
从免疫学角度看,长期坚持运动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数量。每周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可使血液循环加速,让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更高效地巡查全身,及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同时,运动能调节体内炎症反应,减少慢性炎症对免疫系统的损耗 —— 慢性炎症会持续 “消耗” 免疫细胞,而适度运动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让免疫系统更 “专注” 于防御外敌。
但需注意“适度” 二字。过量运动(如连续高强度训练)反而会暂时抑制免疫功能,使感染风险升高。建议选择自己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比如每天 30 分钟快走,或每周 3 次 40 分钟瑜伽,关键是形成规律。
此外,运动需结合其他健康习惯: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帮助免疫细胞修复,保证7-8 小时睡眠让免疫系统 “休整”,才能最大化发挥运动的免疫增强作用。坚持这种 “规律适度运动 + 科学养护” 的模式,免疫力自然会稳步提升。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