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义那片山里头,泥凼石林脚下的村民们,近来日子过得有些不一样了。以往多半时候守着几亩薄田,如今不少人家里头摆起了手工针线、山里采的干货 —— 这些东西,现在能通过村里的新景区卖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说起来,泥凼石林的地下洞穴本就透着股奇劲儿,喀斯特地貌在里头绕来绕去,藏着不少看头。可好些年了,这好景致就那么搁着,没能给村里人带来啥实惠。直到一支搞溶洞设计的团队来了,才慢慢变了样。
这支队伍有意思,不光想着怎么把洞子弄得好看,一上来就琢磨:这设计得让当地人真能得着好处才行。
于是,洞里专门划出了块地方,摆着村民做的蜡染、竹编这些玩意儿。游客走累了,能坐下看村民当场编织,喜欢了就直接买走。景区卖的那些带着当地味儿的小物件,全是周边乡亲们做的,钱直接进他们口袋。
灯光也是个讲究事儿。没用那些花里胡哨费电的,全上了 LED 灯。亮堂是够亮堂,电费却省了不少,坏了要修也简单。这么一来,景区运营成本降了,能匀给村里的好处自然就多了。
吃的方面更实在。景区里开的小馆子,菜叶子是村头张婶种的,土鸡蛋是李叔家鸡下的,连腌菜都是王奶奶的手艺。游客吃得新鲜,村民种的养的也有了好去处,不用再愁卖不出去。
现在你去看,不少村民在景区里帮忙,有的当向导,有的管着自家摊位。手头宽裕了,脸上的笑也多了。有个村民就念叨:"过去很少有人来这里,现在不仅游客多了,我们自己也参与到旅游当中,真正赚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