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玉屏之旅
创始人
2025-08-03 21:20:21
0

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

难忘玉屏之旅

周林生

2005年10月8日上午10点,我和夫人从昆明乘车东进,经过贵阳,于10月9日凌晨3点到达玉屏。火车提早到了半小时,我们走出车站,舒展了一下腰腿。不一会“小双双”牵着她爸爸的手,来到我们面前。小双双是刘泽松先生的外甥女,那年在杭州笛子夏令营中,我们相处的特好,知道我们凌晨到,她无论如何要来车站接我们。说话间,刘先生和大嫂,还有刘先生的两个女儿都来了,加上双双的父亲,全家六口人都来接我们了。我们被安排在干净明亮的玉屏宾馆,大嫂还特意在房间里放了许多水果,在床柜上放了一束花,房间里充满了温馨。经过长途劳顿的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上午9点,当我们走出房间时,刘先生和大嫂早就在大厅里等候我们了。大嫂带我们去一家颇有特色的小铺吃了早点,刘先生的大女婿开车接我们去刘崑山箫笛作坊。

刘崑山箫笛作坊在玉屏县城的主干道中山路上,是很传统的前店后坊样式。店铺的招牌上写着“祖遗平箫”四个大字,另有一块广告牌写着“箫笛大王”。店铺约30平方米左右,柜台里,墙壁上,挂满了精雕细刻的箫笛,令人目不暇接。我拿下几枝箫笛来吹,声音还不错,音也挺准。

我们随刘先生夫妇来到二楼会客室,只见墙上也挂了一块招牌,和店铺上挂的一样,也是四个大字“祖遗平箫”。不同的是,招牌四周的木质有的已经损坏了,招牌上的油漆也脱落了。刘先生告诉我,这块招牌上的四个大字,是第二代传人刘崑山亲自写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文革”时当作床板,才幸保存下来。我抚摸着这块百年老匾,好像拉着一位百年前的制箫前辈粗糙的大手,心里默默地说:前辈,后学来看您了!正是你们,在百年前,创造了玉屏箫笛的辉煌,两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到金奖和银奖,给中华民族争了光。

刘先生拿出一枝民国初年的“平箫”给我看,箫如无名指般细小,沉甸甸的,枣红色的外观,经过近百年时光的抚摸,已经像玉器一样光滑圆润。我虔诚地拿起来,轻轻一吹,哦!一缕悠远的古声,余音袅袅地从箫管中流淌而出,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翩翩起舞。一曲终了,我说,我们今天听到百年前的箫声了,我们是有福的,说得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玉屏箫笛创始于明代,距今有四百多年了,是中国箫笛制造史上有历史记载,有师承体系的一个制作流派。在工场里,我发觉工人们的制作手势、制作工具都与江南制笛有很大的不同。苏沪制笛,挖孔是握刀式,玉屏制笛,挖孔另有一功。一把小小的扦刀,在工人手里灵活地扦动着,一会儿,一个光滑美观的音孔就挖好了,令我大开眼界。

我带去上海制笛用的“划线板”,并操作给刘先生看。我先用笔划出箫的基音位置,再用划线板一次成型地划出音孔的位置,一会儿,就划好几枝。打孔后,经测试,仅偏低10个音分左右,略作调整,音准就十分理想。刘先生看了后,对围观的工人们说,周先生厉害,一步到位,又快又准。我说,划线板是上海制笛的镇山之宝。从前,做师傅的,都秘藏不露,轮到要划线,就把徒弟支开,使唤去买烟、沽酒。徒弟回来后,师傅早就完工了。我还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心得,都与刘先生交流了,虽然我都曾公布在我的网络上了,可是当面说来也是有区别的。

我对刘先生的徒弟们说,常有人问我做笛的秘诀。要说秘诀,那就是要会吹笛,而且只有吹得好,才能做的好。要广泛听取用户尤其是演奏家们的意见,和他们交朋友。要有一手好手艺。常用的尺寸、比例、公式、算法都要背熟,且能脱口而出。要仅凭眼睛,就能看出一枝箫笛的音准问题来。要爱笛,不爱就做不好任何事,多实践,熟能生巧,巧而能变化,做笛要能达到出神入化,才能称为艺术。我做了40多年,仅仅到达熟练阶段,离出神入化还早,所以我还要学习,我到玉屏来,就是来学习的。

我们来到雕刻组,工人们在埋头工作,台上堆放着许多产品,有的刻着微雕书法,有的刻着龙舞飞凤。我对浮雕龙凤呈祥特别感兴趣,我拿出从上海带去特意亲自制作的10枝好箫,请雕刻师傅刻上龙凤呈祥图。为了感谢刘泽松先生全家热忱的接待,我选了其中一枝最好的F琴箫,送给刘先生作纪念,并应吴继红师傅的要求,在工场里,用“昆山竹”做了一把带根的箫,刻上“周林生精制”的字,给吴师傅作纪念。午餐安排在飞凤山下的农家餐馆。

飞凤山,因其山势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而得名。在飞凤山脚下,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字,因年代久远,字迹有许多已看不太清。大意是说,飞凤山上长满了水竹,在明代,有一个游方道士,云游到此,不幸患了重病,一个姓郑的好心人,照料伺候他养病。临走前,道士砍了飞凤山上的水竹,教好心人做箫笛。从此,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传说,那个道士就是张三丰,他后来到北京,把玉屏的箫笛托人献给了皇帝,于是玉屏的箫笛便成了贡奉朝廷的御箫而闻名天下了。故事很简单,也很美丽,印证了佛家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因缘,发人深省。我相信那个道长就是张三丰。前些年,我去武当山玩,看到山上的道士不但有精深的内功,而且个个都善箫笛。而今天,我终于来到玉屏箫笛的发祥地。

我回顾飞凤山四周,仿佛看到前辈们飘逸的身影。我抓起一把土,也许上面曾经留有前辈们的足迹。我眺望飞凤桥下的流水,那里曾经是前辈们砍竹口渴时喝水的地方?几百年后的今天,制笛后学的我从东海之滨来到这万山丛中,拜偈前辈,不由得心潮翻滚。周围虽然是那么地陌生,可又仿佛是那样地熟悉,那是我学笛时就常常梦见的地方。游览了飞凤山,又登上八仙岩,在八仙岩的寺里,我特意与笛仙韩湘子合了一个影。巧的很,韩湘子也在笛乡杭州铜岭桥的仙洞坞里修行过,那里还有一个仙笛亭呢。

都说木匠的祖先是鲁班,那么,伶伦也算是箫笛的祖先之一了。《吕氏春秋》说,黄帝命伶伦去昆仑山伐竹制箫,伶伦按照凤的叫鸣和凰的叫鸣声,制成两枝箫,取名为凤凰箫。且不说伶伦究竟是一个人的姓名,还是当时宫廷管音乐的乐官,至少说明了在远古时代,箫笛就很流行了。在河南出土的骨笛说明,中国箫笛至少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祖先曾经创造过的辉煌,作为一个笛子爱好者,箫笛长河里的一滴水,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如何传授给我们的后代?在玉屏朝圣的日子里,我常常陷入沉思中去。

应刘先生的要求,在玉屏我还抽了半天时间,举办了一个讲座。我简要讲了箫笛的历史,箫笛演奏与制作的关系,提出一些工艺上的问题。我对大家说:玉屏箫笛曾经有过辉煌,今后,还要发展演奏家的市场,让更多的演奏家在舞台上用玉屏箫笛演奏华夏之乐。玉屏箫笛不但有精美的工艺,还能发出动听的音响。在原料上,还要引进移植江南的苦竹和江西的紫竹,种植在飞凤山上。要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年轻人要学习吹笛,学习音乐知识,要走出大山,和演奏家,和广大的笛子爱好者交朋友!最后,我动情地对大家说:玉屏箫笛的明天要靠大家,拜托了!

10月10日,玉屏电视台播放了我讲座的新闻,我成了玉屏的名人。去吃早点时,老板娘看着我说,你就是新闻里吹笛的上海老师!临走前的晚上,玉屏县委、县政府设宴招待我们。在席上,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即将召开的玉屏国际箫笛艺术节的概况,并正式邀请我参加,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出发的那天上午,贵州日报的记者又采访了我,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对我说,欢迎我今后常去玉屏。是啊!三天时间太短,还有许多话来不及讲,好些事来不及做,好多知识来不及学。刘先生全家把我们送上东去上海的列车,再三叮嘱:一路平安,欢迎再来!面对热情真诚的制笛世家,我的心里只有一句话:再见!玉屏!盼你早日再创辉煌!!!

2005年11月5日下午4点左右,我又从上海出发,登上西去的列车,在28个小时的火车轮子单调的“咣噹”声中,于11月6日晚上8点到达了玉屏侗族自治县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第二次来到中国箫笛之乡了。

我这次来是参加中日韩国际箫笛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玉屏箫笛荣获国际巴拿马金奖九十周年活动,以及“东太杯”国际箫笛之声大型文艺演出的。这项活动及演出由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共同主办,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贵州东太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竹笛艺术家周林生

11月7日这天也是玉屏侗族自治县解放56周年的大喜日子。上午8点,我随与会的中外专家们一起登上大客车,前往玉屏体育馆出席开幕式。从车窗向外望去,今天的玉屏小城,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街道两旁张灯结彩,五彩缤纷,马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的行人穿着节日的盛装,还有许多穿艳丽民族服饰,带金披银的兄弟民族,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三五成群地涌向体育馆。警察和武警在严格地验票和维持秩序,连我们专家团也要凭票进入,还仔细地验看了挂在我们胸前的贵宾证。

我在指定的贵宾席上就座,仔细打量着玉屏体育馆。这是一个钢架结构的大体育馆,大约可容一两千观众,是玉屏城区最大的室内集会场所,主席台布置的漂亮又大方,鲜花彩旗中透出一个喜庆的主题,巨大的屏布上写着“2005·中国玉屏,中日韩国际箫笛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玉屏箫笛获国际巴拿马金奖九十周年开幕式。所有的看台上、座位上早就坐满了观众,高音喇叭里播发着欢庆的乐曲,会场里人声鼎沸,如春潮涌动。

上午8点30分,开幕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了。时任玉屏县委书记杨春光致开幕词,在文化部领导和贵州省委领导相继讲话后,举行了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在精彩的节目里,玉屏侗族自治县几百名学生吹奏的《吹起玉笛上北京》《侗家山歌唱不完》等笛曲,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也给专家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听说,玉屏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要求会吹笛,箫笛之乡果然名不虚传。

玉屏箫笛在1915年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在获得金奖9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为了纪念祖先曾经创立过的辉煌,为了将玉屏箫笛艺术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国家文化部、铜仁地委行署、玉屏县委县政府在玉屏这个美丽神秘的小城,在碧波荡漾的㵲阳河畔,举办了自有中国箫笛以来,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箫笛学术研讨会,邀请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都是国际上重量级的学术界权威。他们有: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教授、博士生导师袁静芳,中国箫笛协会会长张维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子初,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郭树荃,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华,南京音乐学院院长伍国栋,中国广播乐团团长张大森,日本东京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高桑,日本箫笛古琴演奏家坂田进一,韩国艺术综合学院教授李晋源,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李蒲亨,韩国长鼓演奏家姜吉远,台湾国立乐团指挥、箫笛演奏家陈中申,台湾琴园国乐团团长林谷珍,云南省歌舞团一级演奏家龚启森,延边大学朝鲜箫笛演奏家崔敏,笛子演奏家王溪,笛子演奏家雷默等几十位专家学者。

连续两天的研讨,窗外秋雨沥沥,会场里热气腾腾。中日韩三国的专家,为了玉屏箫笛新的腾飞,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玉屏箫笛的历史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专家们在认真地给玉屏箫笛“把脉”、“开方”。从此,玉屏箫笛新的一页将被写上浓浓的一笔。我在会上的发言《玉屏箫笛的辉煌与发展的策略》,博得了大家的赞赏。会后,时任县委书记杨春光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周老师,常来玉屏啊!”语调中充满了期待。

11月7日晚上,在体育馆举行了《“东太杯”国际箫笛之声大型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场跟踪录制。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体育馆外人山人海,整个玉屏城都沸腾起来了。

云南省歌舞团一级演奏家龚启森先生演奏的吐良曲《欢乐的景颇山》博得全场久久的掌声。吐良是一根细竹管中间开一吹口,犹如一个大口笛,通过控制两端的管口,吹出美妙无比的声音来。龚启森是我的老朋友了,上个月我们在云南还聚餐过。他是北京人,从中央音乐学院来云南已有30多年了,几十年的艺术生活,他掌握了云南少数民族几十种吹奏乐器和数百首乐曲。前几年,他回到北京开了两场独奏音乐会,引起极大的轰动。这不!随着他的欢快乐曲,全场响起有节奏的掌声。

日本专家坂田进一先生,用他收藏的明代竹笛,演奏了一首古曲《乌鸦啼》,用清代的竹笛,演奏了一首古曲《银钮丝》。全场静静的,人人都好似摒住呼吸,聆听这几百年前的古乐声,有点熟悉又有点古怪,隔得那么的遥远,而又分明就在身边。坂田先生也是我30年前的朋友了,当初是陈重先生、高志远先生介绍我俩认识的。他的两支古笛,是整枝余杭苦竹做的,没有缠线,保存得这样完好,没有开裂。笛身红润,光滑如玉,按古律开孔,笛头较长,两端配碧绿的相饰,不知是翡翠的还是绿宝玉的,很有贵族气派。

台湾陈中申先生与张桓城先生演奏的陈中申作曲的《草螟弄鸡公》非常有生活情趣。一支曲笛扮演大公鸡,一支梆笛扮演小蛐蛐,大公鸡要去啄蛐蛐,蛐蛐跳来跳去,最后跳到公鸡头上咬住鸡冠不放,我好像看了一部“济公斗蛐蛐”的动画片,视觉听觉上得到很大的享受。陈中申先生用箫演奏了他的另一首作品《风的想念》,这是一首散文式的箫曲,自由,恬静,优美动听。陈先生在这首乐曲里运用了二声部技术,一边发出哨声一边吹出箫声,我注意到他吹出较复杂的复调织体,这是很少见的。陈先生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了,他是集演奏、作曲、指挥于一身的音乐家,现在又转入教学,是全能型的音乐家。前几个月,他寄给我好多佛书,使我受益匪浅。

王溪是张维良老师的学生,获2005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笛子金奖,这可以说是当年的笛子状元了,他是我朋友王汝松先生的孩子,从小跟张老师学笛,几年不见长成一个大小伙了。他演奏的是赵松庭版的《鹧鸪飞》。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果然,当他吹响第一个颤音时,我便知道小伙子功力不凡,无论是气息、音色、意境都十分到位,无暇可挑。尤其是循环换气的快板,速度竟达到每分270拍,仍然清晰精确,令我感叹,后生可畏啊。更令我高兴的是他手中运用的笛,是我15年前给他老爸的纪念品,笛子保管得很好,没开裂,黑色油漆依然如故。

张维良另一个女学生雷默,吹奏的是陈大可的《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她当时是中国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吹的很完整,气质也很不错,长的端庄秀丽,这次活动中还被玉屏政府聘为玉屏箫笛的形象大使。

对张维良先生演奏的箫独奏《平沙落雁》来说,我只有两个字:境界!因为对高境界的艺术来说,文字的描述都是苍白的。

最使我震动的是我听了延边大学崔敏演奏的朝鲜洞箫、横笛独奏《朝鲜民歌连奏》。小伙子身材高挑挺拔,好像长白山上的松树,充满青春朝气。他身穿朝鲜族的民族服装,头上戴着黑色的大礼帽,席地盘腿而坐,舞台上的绿色灯光打在他白色的小褂和礼帽上,让人充满了遐想。他在朝鲜鼓的伴奏下用朝鲜横笛发出独有的颤音来,这也是有别于任何一种吹管乐的演奏风格,让人一听便永远记在心里,再也抹去不了。接着,他又站起来吹了一段朝鲜洞箫曲,只见他边吹边舞,情绪越来越高涨,气口越来越激烈,舞步越来越潇洒,我简直惊呆了。演奏,服饰,肢体,灯光配合的天衣无缝,仿佛是音乐中配的舞蹈,又仿佛是舞蹈中配的音乐,全场观众都被崔敏的表演吸引了,发出了震天的呼声。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专家说:“简直是一种冲击波,一个大爆炸。”难怪他的节目在2005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中获得洞箫金奖。一台晚会上欣赏了两名状元,一个是笛子状元,一个是洞箫状元,给箫笛之乡增添了无限光彩。

两天的学术讨论结束了。在晚宴上,时任县委书记杨春光、县长刘云友频频为大家敬酒,希望大家常来玉屏。晚餐后,专家们还自发地参观了刘崑山箫笛社,在刘崑山的百年老匾“祖遗平箫”前拍照留念。

明天就要分手了,情犹未尽,大家又去了一家茶社,喝茶,品箫,唱歌,拍照。书记县长和大家像朋友一样,没有书记,没有县长,没有专家,没有学者,只有朋友,只有友情,一曲《难忘今宵》把大家的心都打动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藏... 一、怕冷、宫寒、痛经,是“寒性体质”的信号许多女性一年四季手脚冰凉,特别是冬天如入寒窖: 一...
一家三口患上甲状腺癌,出现6个...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42岁的杨女士因经常咳嗽、喉咙有异物感去医院检查,确诊甲状腺癌。 在医生建议下...
云南129名游客滞留事件:涉事... 近日,一起游客滞留事件在安宁市读书铺服务区引起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在7月30日下午,原因竟是承运方迟迟...
1379万张选票铸就!2025... 8月3日,“精彩全运 新彩广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广州赛区活动暨2025年“羊城八...
旅客携带140万元港币出境被查... 8月3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首都机场海关近日在旅检出境渠道查获一名旅客违规携带港币140万元。海关...
五台山景区深夜紧急通知 8月3日深夜,五台山景区发布通知,从8月3日22时起暂停售票,南、西、北三个入山口全面实施封闭管理措...
2025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 8月2日晚,2025年(第二十六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在海口开幕。省委书记冯飞宣布开幕,省长刘小明...
多名游客在慕田峪长城被蜜蜂蜇伤... 8月2日中午,有网友发布图片和视频称,多名游客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检票口不到100米的地方被蜜蜂咬伤,有...
无功能垂体瘤是否需要开刀? 无功能垂体瘤是否需要开刀,要根据肿瘤大小、是否有症状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具体如下: ...
赵露思掀桌“不干了”,95后开... 近期,赵露思掀桌“不干了”的事件引发热议,仿佛开启了 95 后整顿娱乐圈的序幕。在娱乐圈这个纷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