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朋友开长途,差点在高速上闹了个笑话。当时油箱指针都快贴到底了,俩人还在打赌下一个服务区有多远,结果往前跑了快 20 公里,导航才慢悠悠提示 “前方 3 公里有服务区”,那一路的心都悬着,跟坐过山车似的。后来才琢磨明白,高速上的服务区啊,大多真就隔着 50 公里左右一个,提前在导航上瞅两眼,规划规划,能省不少麻烦呢。
你留意过没?上了高速之后,路边的指示牌总爱跟你念叨 “前方 XX 公里服务区”。一开始我还纳闷,这间距咋这么规整?后来听跑货运的老舅说,这都是有讲究的。早年建高速的时候,专家们算过,一般人开俩小时车就得歇口气,车跑个百八十公里也得加加油,50 公里左右设一个服务区,刚好能接住这些需求。就像城市里的公交站,太远了不方便,太近了又浪费,这个距离,不松不紧正合适。
不过这 50 公里也不是卡得死死的。有回从浙江往福建开,过了武夷山那段,服务区隔得就远些,有时候能到七八十公里。旁边坐的当地人说,那地界全是山,挖个服务区跟在石头里抠窟窿似的,成本太高,只能委屈着点。但反过来,到了平原地区,比如华北那片高速,服务区恨不得跟串珠子似的,有时候刚过一个,瞅着对面车道的服务区都能打照面。
为啥说提前看导航规划特重要?去年国庆我算领教过了。那会儿想着去海边玩,怕堵,凌晨四点就上了高速。本以为能顺顺当当,结果忘了看服务区状态,开到一个标着 “餐饮开放” 的服务区,下去才发现,除了个卖泡面的小卖部,啥吃的都没有。那时候天刚蒙蒙亮,冷风一吹,手里攥着冰凉的泡面,别提多沮丧了。后来赶紧点开导航,才发现下一个服务区有 24 小时营业的面馆,硬着头皮又开了 40 多公里,才算吃上口热乎的。
还有回带家里老人出门,老太太年纪大了,坐久了就想上厕所。我出发前在导航上把途经的服务区都标了出来,大概算着每隔一个就停一次。结果路过一个服务区时,老太太说不着急,我想着下一个也就 50 公里,那就接着开。没成想刚开出 20 公里,老太太就坐不住了,那一路我手心全是汗,眼睛盯着路牌,就盼着能有个应急停车带。好不容易熬到下一个服务区,车还没停稳,老太太就急着开门,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 “想当然” 了,导航上的服务区信息,是真得一条条看仔细。
其实服务区不光是歇脚的地方,有时候还能给你点小惊喜。有次在江西境内的一个服务区休息,发现那儿居然有个小型的特产展销厅,卖的都是当地的笋干、茶叶。我顺手买了两包笋干,回家炖肉吃,味道别提多香了。后来跟朋友聊起这事,才知道现在不少服务区都搞得挺有特色,有的能吃到地道的地方菜,有的还有充电桩、母婴室,设施比以前完善多了。但前提是你得提前知道,不然错过了,可就只能拍大腿了。
规划服务区的时候,还有个小窍门,就是别光看距离,得看看服务区的 “配置”。有的服务区规模小,可能就只有个加油站和厕所;有的规模大,餐饮、超市、维修点一应俱全。如果你打算在服务区解决午饭,那最好挑个规模大点的,不然可能就只能啃面包了。我一般会在导航上点进服务区的详情页,看看其他司机的评价,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说起来,高速上的服务区就像串在公路上的珍珠,每个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用处。你要是不提前规划,可能就会像瞎猫碰上死耗子,要么错过合适的,要么被逼到不合适的。但你要是提前在导航上好好看看,算好时间和距离,就能把这些服务区变成你的 “补给站” 和 “休息点”,让长途开车这件事,变得轻松不少。
记得有次跟一个新手司机聊天,他说自己开高速总怕错过服务区,要么一看到服务区就想停,要么就硬撑着不敢停。我跟他说,其实没那么复杂,就跟咱们平时走路似的,渴了饿了就找地方歇歇,提前看看导航,心里有个数,就不会慌了。他后来跟我说,按我说的方法试了试,果然觉得踏实多了。
现在每次上高速,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出发前花五分钟在导航上捋一遍途经的服务区,大概记一下每个服务区的位置和主要功能。开着车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瞟一眼导航提示,心里大概算着下一个服务区还有多久到。这么一来,不管是加油、上厕所,还是想下来伸伸懒腰,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再也不会手忙脚乱了。
其实啊,跑高速就跟过日子一样,得有点规划,但又不能太死板。服务区就在那儿,50 公里左右一个,不远不近,就看你怎么利用。提前在导航上看看,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让整个旅途顺畅不少。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呀,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点用,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再关注一下,说不定哪天又能刷到实用的小技巧呢,祝大家出门都顺顺利利,财源滚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