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经济要热度更要深度
山王坪林海含翠,藏着南川好风光。记者 甘昊旻 摄
金佛山云海翻涌,山王坪林海含翠。今夏,南川凭借得天独厚的清凉资源,迎来了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上半年金佛山景区接待游客143.4万人次,同比增长6.4%,预计7~8月全区接待游客将达820万人次。在“避暑到南川”成为热词的当下,如何让清凉经济从短期热度走向长期深度,仍是南川需要回答的命题。
神龙峡景区内,游客乘皮划艇在清澈泉水中飞驰而下,水花驱散酷暑。记者 甘昊旻 摄
以IP塑造为钥,让“凉资源”亮出独特标识。六盘水从“煤城”到“中国凉都”的蜕变,贵阳“爽爽贵阳”的破圈,证明气候资源的价值觉醒需要精准的品牌定位。南川拥有丰富的避暑资源,以及渝厦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但仍需将分散的资源整合为统一IP。可借鉴贵阳“年轻态”营销经验,以“178环线”航空运动邀请赛等特色赛事为支点,在短视频平台打造“云端南川”“林海奇遇”等话题,让“重庆康养看南川”的品牌形象更具象。同时,通过“馋嘴娃娃之夜”等活动,将方竹笋、大树茶等风物,南川打火罐、莽海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清凉体验绑定,形成“有内容的清凉”。
金佛山云海似流动的银海,漫上山巅。陆清华 摄
以业态创新为核,让“短停留”延伸为“深体验”。目前,我区已布局低空旅游、亲子徒步等新业态,更需在此基础上深化“旅游+”融合。可参照黄水“五大提升行动”,将金佛山的气候优势与中医药康养结合,打造类似“黄连理疗”的特色项目;借鉴六盘水“从节到季”的升级路径,把夏季的啤酒音乐节、森系Live House延伸至春秋徒步、冬季温泉,构建“四季皆可游”的格局。此前康养地产也应思考配套农耕体验、非遗工坊等服务,让“住下来”的游客收获更丰富的体验。
2025神龙峡音乐节。通讯员 胡波 摄
以服务升级为基,让“高人气”沉淀为“好口碑”。旺季人潮与配套不足的矛盾会消解资源优势,南川需在交通、医疗、生活保障上补短板——一方面加快完善178环线的停车设施与充电桩布局,加强交通疏导,提升高铁接驳效率;另一方面参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加密快递点、市集等生活配套,提升“潮汐式”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带儿童家庭的托儿、教培服务质量,让游客在享受清凉时更添安心。尤其要规范商家价格与服务标准,强化监管和志愿服务,避免“旺季宰客”损害品牌信誉。
在178环线的风吹岭新建生态停车场,缓解停车难。(资料图)记者 陈姗 摄
清凉是自然的馈赠,而让这份馈赠转化为发展动能,则需要智慧与耐心。南川的清凉经济,既要有吸引游客的“热度”,更要有留住游客的“深度”,方能在避暑经济的浪潮中行稳致远,让“避暑到南川”变为四季来南川。
作者: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