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湿气在,百病害”,可想而知,湿气是“致病万金油”,它常常跟其他不同种类的邪气组合而来,比如:
湿+热=湿热
湿+寒=湿寒
湿+风=风湿
湿+暑=暑湿
针对不同种类的组合,中医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去“对付”它们。
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办法准确地去辨证自己是哪种湿气,不妨试试这4种“通用”祛湿法。
运动
适当运动,让身体出汗,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不经常运动的人,一开始建议采用散步和快走的方式,或八段锦、瑜伽等温和的方式。
如果选择出汗的运动,应在白天太阳升起后进行,太阳落山后停止,防止外邪趁虚而入。
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
强健脾胃的能力推荐四神汤:
茯苓、山药、莲子和芡实各15克,烹饪时加清水2000毫升,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煮30分钟,加少许冰糖调味,再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按摩
除了食疗健脾,经常按摩腹部也有相同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腹部时要轻轻地摩擦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健运脾胃,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此外,每天早晚做好一套操,双手叠掌,绕脐,顺时针摩腹100圈,同时搭配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能够疏通中焦的湿气。
艾灸
艾叶能补足阳气、运水化湿,经常艾灸同样有助于祛除湿气。
大家可选用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以及足三里等重要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排出浊湿。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河南各地强化夏季病媒生物防制
下一篇:别再冤枉鸡蛋了,元凶是饱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