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摩天岭,3.5公里核心段明长城如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间。灰褐色的城墙被沙棘、山杏等灌木簇拥,羊群走过草坡的清脆铃音与斑驳墙体的岁月沧桑相映成趣,一幅“古韵与绿意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在边塞大地徐徐展开。左云县以生态保护为基、文旅融合为翼,让千年长城焕发新生,为各地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提供了“左云样本”。
明长城如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间(左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为基,让古长城与自然共生共荣
近年来,左云县在实施宁鲁口箭楼抢险加固、八台子段步道修缮等工程时,始终将生态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同步开展周边山体绿化,选用沙棘、山杏等兼具固土和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既筑牢了长城墙体的生态屏障,又保留了边塞地貌的自然野趣。
如今,左云县境内37公里明长城如绿色绸带,串联起古村落与自然景观。夏日里,漫山绿意成为古长城的“新铠甲”,不仅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更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感受边塞大地的生机与活力。
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激活乡村活力
生态优势的凸显,为长城文旅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绿化工程的推进,摩天岭长城周边已形成“车行见绿、步游赏景”的生态旅游环境。八台子村的夯土长城与明代教堂遗址断壁被绿树环绕,新修缮的木栈道让游客可漫步其间,触摸城墙历史纹路,聆听山间鸟语花香;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夏日边塞徒步线”,将长城文化、生态景观与村落风情串联,吸引了大批户外爱好者。
摩天岭长城周边已形成“车行见绿、步游赏景”的生态旅游环境(左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入夏以来,摩天岭长城周边游客量同比增长42%,绿色生态与古长城文化共同成为“吸客密码”,让沉寂的边塞村落焕发新活力。
未来展望,续写“保护与发展”新篇章
左云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长城+生态”保护模式,在墙体周边种植更多乡土植物,让千年雄关始终身披“绿装”。通过持续深化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左云县正让古老长城在新时代书写“保护与发展”的新故事——既守护好历史的根脉,又让文化遗产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惠及百姓的“活资源”。
左云县的实践证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生态打底、文旅赋能”实现共赢。这种让古韵与绿意共生、让历史与当下交融的做法,为各地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借鉴。(来源:左云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