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了之后,早晨和傍晚吹过来的风,渐渐有了一点凉意,但是到了中午的时候,阳光还是很炎热,正好印证了那句老话:“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这个时候,人们的身心也正在从夏天的放松状态,慢慢地转变到秋天的内敛阶段,在这个季节交替的重要时刻,饮食调养显得特别重要,要是吃得合适,就能够给身体打好进入秋天的基础。要是饮食不合适,或许就会在不经意间留下健康方面的隐患。
在季节更替的时候,我们更得注意饮食和天时相合,下面的四忌四宜,不仅来自传统理念,还结合了现代营养学观点,能帮你平稳过渡到秋天。
一忌西瓜,宜温润羹汤
西瓜在民间被叫做寒瓜,是很典型的夏天消暑水果,可是到了处暑这个时节,人体的阳气慢慢收拢,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变弱一些,在这个时候要是还接着吃冰镇的西瓜,特别容易让寒邪直接进到脾胃里,进而引起肚子痛、腹泻这类不舒服的症状。
现在是选用当季温和食材的好时机,梨的性质甘凉,能清热、生津止渴,还不会有寒凉的感觉,建议把梨和银耳、百合、莲子等食材一起炖煮,做成温热的羹汤,有滋养功效还不会太寒凉,特别适合初秋空气有点干燥的时候吃
二忌生姜,宜平补鸭肉
民间向来有一年之中,秋天莫食姜之说,生姜味辛且性温,具发散之性,与秋季收敛的原则相抵触,特别是在燥气甚重时,食姜过多或会使燥气更甚,耗损阴液,出现咽喉干痛、鼻干舌燥等不适状况。
处暑这个时节,鸭肉算是比较好的食材,它的性味不温不火,还有点凉丝丝的感觉,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胀的作用,正好能对付处暑期间还没完全消散的暑气,以及刚开始显现的干燥气候,在这个时候做上一锅啤酒鸭,那香味可浓了,还能帮着补充夏天消耗掉的体力和元气,给身体顺利过渡到秋天打好基础。
三忌油腻,宜清淡粥膳
夏天热之时人们常常没什么食欲,秋天到来后胃口逐渐变好,很多人便开始想念火锅、烤肉这类重口味的食物,只是这时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吃过多油腻且辛辣的东西容易使湿气加重还产生热气,与秋燥相遇,或许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不通等“上火”的状况。
南瓜小米粥、桂花糯米藕这类传统粥品甜点,可健脾开胃,也能降燥生津,是处暑时节的理想之选,它们比较容易消化,能减轻肠胃的负担,这个时候为人体补充需要的营养素与水分。
四忌生冷,宜根茎素食
处暑的时候,虽然中午还是很热,但清晨和傍晚已经明显变凉了,要是一直大量吃冷饮、凉菜这些寒凉的食物,很容易伤到脾胃的阳气,影响消化功能,这样就会让湿气在体内积聚,出现身体发沉、没什么食欲之类的情况。
当下的块茎类食材,诸如山药、莲藕、红苕这类,生长于泥土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含有多种营养,它们大多吃着口感清甜,性质较为温和,有着健脾益胃、补气养阴的作用,用这些食材炖成汤或是煮成粥,能温和地滋养脾胃,助力身体更顺畅地适应季节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