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闻 快 递
在昭通,省耕公园20℃的清凉引来川渝游客如潮,民宿更是一房难求。纪检监察干部化身“体验官”,从景区导览的便捷性到文旅活动的体验感,进行逐项对照,推动部门联动整改。“服务细致又热情,必须给云南点个赞。”一位重庆游客说。
“文旅产业是云南的‘金饭碗’。”为推动文旅经济从“网红流量”向“长效留量”转化,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从筑牢风险防线到市场秩序,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从理念照进现实。
“旅居要‘热’得起来,更要‘清’得下去。”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推动文旅部门建立服务前移机制,构建“热”与“清”的良性循环,实现文旅融合的画卷上“热中有序”的生动图景。
为推动文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石林县纪委监委深入当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场所等点位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纠治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持续优化游客体验,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文旅一线、游客身边。通讯员 李卿钰
双轮驱动
“普洱是烟火气的‘暖’。”上海游客陈敏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区的一隅民宿里,轻啜普洱茶,望着窗外的茶林云海说道。
这座今年跻身“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正以“监督+服务”的双轮驱动,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暑期以来,普洱市纪检监察干部化身“游客”,走遍全市重点景区、餐饮企业、酒店民宿。在茶马古道景区,检查组仔细查看应急预案中的“人流量激增分流方案”;在思茅区的研学基地,监督人员核对课程表与安全预案,确保“雨林科考”“茶咖生态观测”等项目既有趣又安全。
在“双胞之城”墨江,当地“云南村烤”话题播放量达7367.1万次,成功解锁墨江“文旅IP”集群的流量密码,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逐本检查土特产店食品进货台账,杜绝过期食材流入餐桌。一位游客直言:“这个地方很好玩,我们明年还要来。”
数据显示,上半年普洱累计检查涉旅企业656家次,核查“不合理低价游”线索284条,所有“一机游”投诉均在48小时内办结,“30天无理由退货”办结率100%,让游客的吐槽点变成满意点。
更为关键的是,监督并非“一查了之”。针对研学市场乱象,纪检监察机关向职能部门发送工作提醒函,推动建立研学旅行市场准入、收费标准、安全规范等制度;针对景迈山“高价茶”问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对违规经营行为“零容忍”……
“让游客在茶林间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触摸人文之暖。”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说,用监督的力度、服务的温度,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清”动力。
四级监督
鲁甸县尤家湾的乡村旅游,今年夏天迎来了成都组团避暑的新景象。
“这里温度比成都低10℃左右,物价低一半,每天在果园里摘苹果、在池塘边钓鱼,这才是真正的‘向往的生活’。”来自四川的游客王阿姨笑着说。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但也是监督的薄弱环节。鲁甸县纪委监委聚焦“吃、住、行、购”全链条,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联合检查”三维联动,督促职能部门对全县585家餐饮及购物场所、123家宾馆酒店开展“体检式”检查,推动制定完善制度机制10项。
值得借鉴的是,鲁甸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级“最后一公里”,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村级集体经济“清廉账”管理,让乡村旅游的收益真正“留在村里、富了村民”。“现在游客多了,收入更稳了。”尤家湾的民宿老板老李说。
“人流量多,经济收入就提高了。”鲁甸当地把游客的吐槽点变成满意点,通过监督建立制度、长效发力,让全县文旅经济的“流量”变成“留量”。
同样在乡村文旅中收获好评的,还有腾冲市滇滩镇腊幸温泉的游客。新疆游客张阿姨在酒店小厨房里熟练地翻炒着当地蔬菜,“这里比星级酒店更有味道。”
这份满意,源于“四级监督”——构建“监督部门+职能部门+主责乡镇+负责社区”的四级监督整改一体化小组,激活“村级阳光监督员”力量。
在洞山温泉村,监督检查组以游客身份暗访,检查卫生安全、服务规范;在和顺古镇,监督人员核对温泉旅居项目的资金使用台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更难得的是,腾冲不止于当下改,更着眼于长久立,督促建立温泉康养服务清单登记制度,盘活闲置资源,精准提供服务,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多维联动
“很安全,也踏实。”在丽江古城的客栈里,湖南游客小李翻看着手机里的“1262”预警信息说。今年丽江叠加旅游高峰与汛期,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升高,但游客的安全感却未减分毫——纪检监察机关的“防汛监督”在默默守护。
全市闻汛而动,紧盯防汛备汛责任落实、应急值班值守、物资储备等关键环节,构建“防、减、救”全链条监督清单:在丽宁二级公路塌方点,督促交通部门优化客车班次,加强风险预警;在宁蒗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与村干部一起巡查,确保“危旧房不住人、隐患点不漏查”。
“查漏洞、补短板、强责任。”简单一句话,是防汛监督的核心,也是游客安心的底气。
在西双版纳星光夜市,身着傣族服饰的游客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绽放笑容。来自广东的马女士刚完成亲子旅拍,她指着手机里的“景兰旅拍通”小程序说,“以前总担心隐性消费,现在明码标价,还能通过小程序投诉,体验特别好。”
旅拍是景洪的“新名片”,但个别商家存在隐性消费、违规揽客等问题。当地以游客投诉为突破口,联合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开展“体验式”监督,并推出景洪市旅拍投诉举报中心和官方咨询服务点。
更值得点赞的是,景洪的监督推动了制度创新,建立《旅拍摄影行业管理办法(试行)》《旅拍行业“红黑榜”管理办法(试行)》,让乱象得到根本扭转。如今,告庄在旅拍店门口,明码标价的价目表、规范的服务流程,已成为标配。
“以前靠套路赚钱,现在靠口碑生存。”一旅拍店主坦言,严格监督让市场更公平、游客更信任、生意更红火。
从景区茶林到乡村果园,从防汛一线到夜市旅拍,云南监督不再是冰冷的检查,而是温暖的护航——它整治乱象、补齐短板,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从理念变成每名游客“来了还想再来”的真实眷恋。
来源:清风云南
发布:纪法文化·法务工作室
审核:纪法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沐研
上一篇:致命露营背后,被忽视的风险
下一篇:南岳大庙门票价格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