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其对肾脏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解析高尿酸患者最伤肾的两个症状,以及三个关键检查项目,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并预防肾脏损伤。
两个最伤肾的症状
高尿酸血症(俗称“高尿酸”)不仅仅是痛风的根源,更是隐藏在体内的“肾脏杀手”。许多患者只关注关节是否疼痛,却忽略尿酸对肾脏长期侵蚀。当身体出现以下两个症状时,意味肾脏已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损伤,必须高度警惕:
1、夜间尿频、尿有泡沫
这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之一。肾脏浓缩尿液能力下降,导致夜尿增多。而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不易消散的泡沫,则可能提示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尿),这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医学上称为“蛋白尿”。
2、身体出现水肿、容易乏力
肾脏是排泄水分和代谢废物的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水分无法有效排出,就会潴留在体内,致眼睑、脚踝等部位出现浮肿。肾脏受损后其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导致肾性贫血,使人感到异常疲劳、乏力、面色苍白。
痛风医生周桂兰友情提醒,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完成以下三项关键检查,以准确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第一个重要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为什么要做?
这是发现早期肾损伤的“侦察兵”。
常规尿检如果发现蛋白“+”、红细胞或管型,提示肾脏已受损。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更为敏感,能在血肌酐升高之前就发现最早期的、可逆的肾小球损伤。对于高尿酸患者,定期检查ACR是监测尿酸是否伤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最重要的检查之二: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
为什么要做?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肾功能下降超过50%时,血肌酐水平才会开始明显升高。因此,不能单看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医生会根据您的血肌酐值、年龄、性别等计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是评估肾脏“工作效率”的核心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的真实水平,是慢性肾脏病分期的金标准。
最重要的检查之三:肾脏B超
为什么要做?
长期高尿酸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实质沉积,引起慢性尿酸性肾病;更常见的是,尿酸过高易形成尿酸肾结石,堵塞尿路,引发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
肾脏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有无改变,并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结石、积水或囊肿等病变,为诊断提供直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