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繁荣昌盛。每逢节假日,各大景区都是人挤人,社交媒体上“打卡”“种草”异常火爆,文旅消费俨然已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
但按理来说,游客越多,赚钱也会越多,但不少旅游从业者却对着惨淡的营收报表发愁。为何人气爆棚但不赚钱?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过去几十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发展阶段。为满足激增的游客需求,各地纷纷上马旅游项目,扩建景区、新建酒店、开发线路。
但这种扩张往往侧重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视了服务品质、文化内涵和游客体验的精细化提升。结果是,供给在数量上迅速膨胀,但在质量上却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
大量旅游产品仍停留在“门票经济”和“购物经济”的初级阶段,缺乏高附加值的创新内容。当游客面对千篇一律的“小吃街”“仿古街”“玻璃栈道”时,新鲜感迅速消退,也就不会产生消费的激情。就会导致游客消费不会随人数增长而提高,甚至因市场竞争加剧而被迫降价促销,导致“增量不增收”。
在传统景区困境背景下,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营收却屡创新高,上半年营收超6亿;上半年入园人次1024.2万,同比增幅239.33%。
其实,万岁山的成功在于从“流量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型,从“卖景点”转向“卖体验”,从“一次性消费”转向“沉浸式消费”。通过采用80 元三日通票的定价策略,以超高性价比降低游客决策门槛,将门票转化为流量入口而非盈利核心。
区通过高密度的实景演出构建武侠世界。比“命长”的节目单演出覆盖全天候时段,从《三打祝家庄》的马战豪情到《林冲战杨志》的侠义情仇,将经典武侠 IP 转化为可触摸的场景体验。
由锦上添花文旅集团与开封万岁山景区共同打造的“仙侠奇境”,助力了整个万岁山武侠城夜经济的大规模提升,丰富了万岁山武侠城的娱乐业态,同时将“万岁山武侠城”情景演绎、特色餐饮及创意打卡装置等多元元素巧妙串联,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链。
“仙侠奇境”采用环形多动线的设计形式,洄游性高,游客步入景区不会感觉到无趣,通过仙侠场景打造的丰富业态,实现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间接延伸了景区的长度和深度,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在10月份开始,景区门票将从80元三日通票调整为100元。以前各景区涨价,得到了市场的口诛笔伐,而这次万岁山涨价获得市场上的一定支持,甚至不少网友说:涨价涨少了。
由此可见,旅游的未来在于“体验”,当游客愿意为一段故事、一种氛围、一份情感买单时,景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气变现”。
万岁山的实践表明:唯有深耕文化、创新体验、重构商业模式,旅游业才能从“热闹”走向“繁荣”,从“人气”转化为“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