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产科 王新萍
编辑 | 刘家碧
在准妈妈们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宫颈管变短”“前置胎盘”等意外情况,就不得不开启一段漫长的卧床保胎时光。顺义妇儿医院产科王新萍医生提醒,长期卧床需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这个疾病不仅会引发下肢肿胀、疼痛,而且,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若抢救不及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但各位卧床养胎的准妈妈也不必过分焦虑,预防血栓的方法也并不复杂,踝泵运动就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踝泵运动类似于一个“血液搅拌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让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起来。
动作分解之屈伸运动:血液的“助推器”
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放松,缓慢而有力地将脚尖向上勾起,尽量让脚尖朝向自己,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的拉伸,就像在努力去触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保持这个姿势5—10秒后,再将脚尖缓缓向下压,直到最大限度,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的收缩,仿佛在用力推动着血液向前流动。如此反复进行,每一次屈伸都像是在给血液的流动加上一股动力,让血液能够顺利地通过下肢的血管,回流到心脏。
动作分解之环绕运动:血液的“导航仪”
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度的环绕动作。可以顺时针方向环绕几圈,再逆时针方向环绕几圈。这个动作就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仪,引导着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避免血液在某个部位滞留。同时,环绕运动还能活动到踝关节周围的各个关节和肌肉,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进一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如何规划每天的运动时间?
保胎期间的准妈妈们身体较为虚弱,进行踝泵运动的时间安排需要格外注意。一般来说,每天可进行3—4次踝泵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可以将运动时间分散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比如早晨起床后、午睡后、晚餐后以及晚上睡觉前。
早晨起床后,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此时进行踝泵运动可以帮助唤醒身体,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为一整天的活动做好准备。午睡后,身体处于一种半清醒状态,进行踝泵运动能迅速恢复身体的活力,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下肢不适。晚餐后,适当进行踝泵运动有助于消化,同时也能防止血液在下肢淤积。晚上睡觉前进行踝泵运动,则能放松身体,减轻下肢的肿胀感,让准妈妈们睡得更安稳。
做踝泵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1、运动体位:进行踝泵运动时,舒适的平卧位或半卧位均可。下肢应伸展,大腿放松。
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早期可采用较小的力,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训练后如感觉酸痛或其他不适感,应减少训练时长和次数。
3、禁忌证:踝泵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各种原因导致的踝关节不稳、踝部骨折未痊愈、踝内存有内固定物、踝关节骨关节瘤等患者以及全身情况差且病情不稳定者,应避免进行踝泵运动。
4、心理调适:保胎期间,准妈妈们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胎儿的健康、害怕运动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等。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准妈妈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踝泵运动的效果。因此,准妈妈们要学会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