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门诊里总能看到家长抱着发烧的孩子焦急就诊,也有不少成年人被反复咳嗽、咽痛、发热困扰 —— 很多人下意识以为是 “换季感冒”,硬扛几天却不见好转,甚至症状加重。事实上,近期一种 “假感冒、真危急” 的疾病正悄然流行,若误判病情、延误治疗,可能引发重症,尤其对儿童、老人等人群风险更高。作为临床医生,必须郑重提醒:这类疾病与感冒症状高度相似,但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截然不同,务必警惕!
一、为啥总把 “假感冒” 当普通感冒?—— 早期症状太 “迷惑”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局部:鼻塞、流涕、轻微咳嗽、低热(一般不超过 38.5℃),通常 5-7 天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但近期高发的三种 “假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腺病毒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早期都以 “上呼吸道症状” 起病:高烧(常超 38.5℃)、咽痛、咳嗽、乏力,部分人还伴随腹泻、头痛,和普通感冒的初始表现几乎 “一模一样”。
医生最担心的就是这种 “形似神不似”:普通感冒多可自愈,而这三种疾病若被误诊为感冒硬扛,可能引发肺炎、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二、这三种 “假感冒”,危险程度远超你想象!
1. 肺炎支原体感染:非病毒非细菌,儿童成人都中招
高发人群:以中小学生为主,教师、家长、服务业人员等密切接触者也易感染(可通过飞沫传播,存在家庭聚集性);
与感冒的核心区别:普通感冒多有明显鼻塞、流涕,而支原体感染以持续干咳为典型表现(痰少或无痰,夜间咳嗽加重,影响睡眠),部分人发烧退去后,咳嗽反而加剧,严重时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
危险后果: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引发肺不张、胸腔积液,甚至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治疗关键:需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但近年来支原体耐药率较高,不可自行买药服用,必须通过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明确诊断后,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 腺病毒感染:别当 “普通病毒性感冒”,严重可致命
高发人群:5 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如老人、慢性病患者)风险最高;
与感冒的核心区别:普通感冒很少出现眼部症状,而腺病毒感染常伴随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医学称 “咽结膜热”),且高烧持续不退(多超 39℃),咽痛剧烈,部分儿童会出现呕吐、腹泻;
危险后果:可引发重症肺炎、心肌炎、脑炎等,重症病例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甚至进入 ICU 治疗,婴幼儿死亡率较高;
治疗关键: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补液、缓解咽痛),早发现、早监测是关键—— 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拒食,需立即就医。
3. 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别小看 “扁桃体化脓”,可能伤肾又伤心脏
高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儿童、青少年最为常见;
与感冒的核心区别:普通感冒多有咳嗽、流涕,而这类感染几乎无流涕、少咳嗽,核心症状是 “突然高热(超 39℃)+ 喉咙剧痛(吞口水都疼)+ 扁桃体上有白色脓点”,部分人伴随头痛、恶心,或出现皮疹(猩红热样皮疹);
危险后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水肿、血尿)、风湿热,甚至永久性心脏瓣膜损伤(风湿性心脏病);
治疗关键: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疗程必须满 10 天以上,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能擅自停药,否则易复发或留下后遗症。
三、出现这些信号,别再当 “感冒” 硬扛!赶紧就医!
若你或家人近期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 “假感冒”,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建议挂呼吸科、儿科或急诊科):
发热持续超过 3 天,或退热后 1-2 天再次发烧(反复高热);
咳嗽时间超 1 周,尤其是夜间加重的干咳,或伴随喘息、呼吸急促(如儿童呼吸频率加快、成人感觉 “喘不上气”);
喉咙痛到无法吞咽口水,扁桃体上可见白色脓点,或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儿童出现精神差、烦躁哭闹、拒食、尿量减少,或成人伴随胸闷、心慌、胸痛;
反复高热的同时,还伴随皮疹、眼红、腹泻、关节痛等全身症状(非普通感冒常见表现)。
四、医生给的 3 个关键建议,别忽视!
1. 别盲目 “硬扛”,也别乱用药
普通感冒可通过休息、补水自愈,但 “假感冒” 多需要针对性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支持治疗):
不要一发烧就用退烧药 “强行压制”—— 高热是身体的 “警示信号”,盲目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能掩盖病情,延误判断;
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如头孢、阿奇霉素)—— 抗生素对普通感冒无效,且支原体感染存在耐药问题,需先通过检查(如血常规、支原体核酸、咽拭子培养)明确诊断,再遵医嘱用药。
2. 重视传播风险,做好预防
这三种疾病的传播性较强: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腺病毒、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餐具),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密闭场所易扩散,预防需做好 3 点: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别带病上班 / 上学,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如戴口罩、分餐),避免传染家人;
家人感染后,需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 20 秒以上),避免共用餐具、水杯,定期对家居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消毒;
室内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少去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如商场、游乐场),必要时佩戴口罩。
3. 治疗要 “足疗程”,别擅自停药
部分 “假感冒” 的治疗需要足够疗程,擅自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引发并发症:
如溶血性链球菌咽炎需连续服用 10 天抗生素,即使 3-5 天症状缓解,也需完成疗程,避免残留细菌引发肾炎、风湿热;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需要 2-3 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具体需根据病情调整),停药前需复查,确认感染已清除。
每年秋冬交替季节,“假感冒” 都会进入高发期,但今年的发病率更高、重症比例也明显上升。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初期 “不当回事”,把重症信号当成普通感冒硬扛,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请记住: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感冒,也不是所有咳嗽都能自愈。学会识别 “危险信号”,早发现、早就医,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