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以胃黏膜萎缩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脾胃病科刘瑜医生指出,从中医角度看,此病多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或湿热内蕴有关,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用药。治疗与调养并重,患者需保持警惕,避免误区。

中医治疗思路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核心。刘瑜医生认为,萎缩性胃炎常分为以下证型:
- 脾胃虚弱型:常见胃脘隐痛、食欲不振、乏力。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随症加减。
- 胃阴不足型:多见口干、胃灼热、大便干结。治疗以滋阴养胃为主,常用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黄等)化裁。
- 湿热内蕴型:表现为胃脘胀满、口苦、苔黄腻。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常用半夏泻心汤等方。
刘瑜医生强调,中医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抓方或轻信偏方,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注意事项
- 饮食调养:饮食宜温和、易消化,避免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多吃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健脾食物,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 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思虑伤脾”,长期压力或焦虑会影响脾胃功能。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通过散步、冥想等方式放松。
-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有助气血流通,但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随访:萎缩性胃炎可能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需定期胃镜监测。刘瑜医生提醒,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或忽视复查。
警惕误区
- 勿信“根治偏方”:此类宣传多夸大其词,可能延误治疗。
- 避免过度治疗:部分患者急于求成,滥用药物反而损伤脾胃。
- 注意症状变化:若出现消瘦、黑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刘瑜医生总结,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重在缓慢调理,结合日常养护,患者需保持耐心与警惕。遵循科学方案,方能稳步改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