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恶化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告诫所有病友,2做3不做
创始人
2025-09-30 22:12:27
0

深夜,刘阿姨半梦半醒间感觉右上腹阵阵闷痛,她揉了揉肝区,却又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醒来,上腹微胀、食欲不振,却归咎为“年龄大了,胃不好”。几日后,她被送进医院,B 超提示:已有轻度肝硬化倾向。

当医生在病床前告诫她时,她一脸惊讶:“我一直很注意护肝啊,也不喝酒,平时也少油腻,怎么还进展了?

医生摇头叹息:“肝病不是只靠‘少坏’就能安全。

你做得对的不少,但若忽略那三件关键‘不做’事,肝脏还是可能走上恶化之路。”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看似稳定”的肝病患者,在某些坏习惯的“助推”下,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进展迅速。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有两件事必须做,同时有三件事绝对不能做,否则肝脏撑不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拆解:你也许“护肝”做得不差,但那三件“隐形坏事”,正在让肝脏“偷偷崩溃”。

“护肝习惯”到底够不够?

现代肝病管理的理念,从“被动防护”逐步转向“主动保养 + 坏习惯剔除”。

不少临床研究都表明,肝脏代偿期阶段如果能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很多人可长期稳定、甚至逆转。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曾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肝病患者中约有 20% 会向肝硬化进展,而在这些人中,常见促使恶化的因素,并非突发伤害,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累积。

因此,仅“少吃油腻”“忌酒”还不够。

肝病患者若能在关键节点上做到“2 做、3 不做”,才能真正守住肝脏安全线。

坚持做这 2 件事,不做这 3 件事,肝或许能安稳更久 必做 2 件事

第一件事:规律监测 + 早期干预

肝功能乙肝/丙肝病毒量、血脂/血糖指标、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等,应至少每 6 个月一查。

早期发现炎症、纤维化反应增加时,及时启动抗纤维化、保肝治疗,才有机会减缓进展。

很多人觉得“肝不痛就无事”,但肝脏缺乏痛觉神经,往往在病变已深时才会不舒服。

定期监测,就像给肝脏装个“警报器”。

第二件事:坚持运动 + 控体重

许多肝病恶化,是伴随着脂肪肝、肥胖、代谢综合征一起出现的。

研究表明,适度有氧运动 + 抗阻训练能减缓肝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轻肝脏负担。

建议肝病患者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加 2–3 次抗阻训练(如哑铃、阻力带、深蹲等),辅助稳定体重,避免腰腹脂肪过多堆积。

绝不能做 3 件事

第一件事:长期滥用止痛药 / 抗炎药

很多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一有头痛、牙痛便自行买止痛药(如扑热息痛类、NSAIDs)或草药抗炎剂。

一旦长期滥用,会加重肝细胞负担,诱发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

尤其在肝功能异常状态下,这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毒性累积风险大幅上升。

第二件事:熬夜、睡眠极度不规律

肝脏喜欢“夜间修复期”。

很多肝病患者如果常年熬夜、睡眠不稳,使肝脏修复机制长期失衡。

长期熬夜不仅提高氧化应激、诱发动脉硬化,还会扰乱肝脏代谢节律,加速肝病恶化。

第三件事: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纵容

肝病人往往被建议“低油低脂”,但有些人反而放纵甜食、高脂食物,觉得“偶尔吃一点没事”。

殊不知,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脂肪肝、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炎症级联反应

研究指出:高糖高脂饮食者比控制饮食者,肝纤维化进展风险高约 2–3 倍。

对于已经有肝炎基础的人,不能让这类“隐形伤害”天天触发。

做对这 2 件、不做那 3 件,长期坚持后可能出现这 3 种改善

肝功能指标趋于稳定或改善

ALT、AST、γ-GT 等酶类有下降趋势,尤其规律监测结合保肝治疗者可见转氨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纤维化进展减缓或部分逆转

通过 FibroScan 等弹性成像检测可见肝硬度值下降、纤维化评分减轻。

慢性肝病患者若在早中期干预,有可能使部分纤维化过程延缓或停止。

合并代谢异常改善,肝脏综合状态好转

体重、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同步改善,肝脏整体负担下降,炎症水平下降,使得肝脏处于一个“安全”代谢状态。

建议这样做,这 5 招帮助肝病患者守住“2 做 3 不做”的底线

招 1:制作护肝日历/提醒机制

把“定期体检”“运动日”“禁止用药日”“早睡提醒”设为日历提醒,比如手机、闹钟、家人协助等,不要靠记忆完成。

招 2:食物日记 + 减糖减油策略

记录每天摄入油脂、糖分、膳食纤维,并向营养师/医生反馈。

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豆制品、全谷类、蔬菜。

招 3:睡眠管理,从“定时”做起

确保每晚 22:00–23:00 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优质睡眠。睡前关闭强光、手机设备,营造安静环境,避免“夜猫子”作息。

招 4:用药必须经医生指导

若有头痛、关节痛等症状,一定先咨询肝病专科医生或主治医师,不要自行买药。若确需止痛,可选择对肝脏相对安全、剂量可控的选项,并在医生监控下使用。

招 5:监测 + 反馈机制

每次体检都建立趋势表(如肝功能、血脂、糖化、肝纤维化指标等),与医生保持沟通。对异常波动的结果要及时调整饮食、运动、用药方案。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肝病若想不恶化,关键在于“主动管理 + 坏习惯剔除”。

即便是看似“稳定”的慢性肝病,也可能在若干“隐形误区”中被悄悄推向恶化。

做对那 2 件事、坚守不做那 3 件事,给肝脏一点喘息空间,是可以赢得更多“余地”的。

健康,其实就在日常的细微选择里。

如果你是肝病患者,不妨从今天开始,对照“2 做 3 不做”检查自己。

当然,具体治疗方案与是否有特殊情况,仍需前往正规医院由肝病专科医生面诊评估。

愿每一位病友,都能为自己的肝脏守得住更多光阴。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肝病防治指南》

《肝脏》杂志:肝纤维化进展与干预研究综述

国际肝脏学会(ILC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指南

《世界肝脏病学杂志》:止痛药对肝脏的潜在损伤机制

《睡眠医学》:睡眠紊乱与肝脏代谢风险关联研究

营养学报》:高脂高糖饮食对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的促进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德州锦绣川景区:金秋菊韵迎双节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当中秋的明月邂逅国庆的荣光,当沁人的菊香漫遍广场的角落,9月30日,...
原创 足... 中国足协近日确定了国家队教练班子的基本架构,虽然主教练人选仍在慎重考察中,但中方教练组的地位已经板上...
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做肠镜?院士:... “王大妈,今年刚满52岁,总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邻居聊起做肠镜,大伙一边摇头一边吐槽:‘太尴尬,太痛...
遇到这类甲状腺癌,诊断要小心了... 病例回顾 李某,女, 39 岁,因自觉颈部不适就诊,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 甲状腺形态失常,左...
冠心病到最后,都是如何去世的?... 一提到心脏病,很多人心里都会一紧,尤其是那些被医生告知“冠心病”三个字的人,更是常常陷入一种说不出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管理:5类中...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嘈杂”“胃痛”范畴,多因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或痰热中阻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医生坦言:50岁后的老人,一旦... 五十岁之后的人,很多都逃不过心血管这道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问题,仿佛一步步推着他们走...
菲律宾赌场旅游体验指南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颇具人气的旅游目的地,不仅以迷人的海岛、热情的文化和丰富的美食闻名,同时也因现代化的...
广州再添休闲度假好去处!39.... 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近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州市和白云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正佳...
双节同庆,羊城主题乐园携手非遗... 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广州各大文旅景区纷纷推出融合传统、潮流与体育元素的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