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普|节气话养生系列第十七期:玉露凝霜菊正黄,暖足润肺御秋凉
创始人
2025-10-08 08:13:22
0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宋 王安石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年之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早已点破此节气的玄机:“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我们便迎来了寒露节气。此时,寒气渐生,露水增多,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天地间从凉爽向寒冷过渡。寒露时节,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人体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同时寒凉之气渐侵,需防外寒内燥相兼为患。因此,寒露时节的养生要务当防燥、御寒、补肺。

HAN

LU

寒露餐桌密码

寒露饮食养生原则

滋阴润燥为首要

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体易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饮食当以滋阴润肺、健脾益胃为主,可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少辛增酸护肺气

中医认为"肺主秋",秋季宜收不宜散。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减少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免发散泻肺。

适当进补增免疫

寒露是夏冬过渡期,适当进补可为冬季做好准备。可选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百合等药材搭配食材,制成药膳食用。

营养素重点补充方向

优质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需要更多蛋白质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每日应保证足量的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禽肉、蛋类、奶制品及豆制品,这些食物提供完整的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

必需脂肪酸维护皮肤屏障

秋季干燥,皮肤易失水,适量摄入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食物非常重要。每日可食用少量坚果(约10-15克)或使用植物油烹饪,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

维生素ACE强化防御系统

维生素A维护上皮细胞完整性,维生素C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深色蔬菜、水果和坚果是这些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寒露养生食材推荐

雪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其含水量高达85%以上,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特别是果皮部分(因此建议洗净后带皮吃或煮水)。它能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预防和缓解秋季因干燥引起的便秘。中医认为其“性寒”,能清热降火、润肺化痰,从现代营养学看,与其高水分、高纤维和抗氧化特性密不可分。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适合煮粥或炖汤。山药含黏液蛋白、消化酶和薯蓣皂苷,有助于消化吸收和增强免疫功能。每100克山药提供约3克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可凉拌或煲汤。莲藕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约44毫克)和膳食纤维,同时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合秋季肠胃不适时食用。

芝麻:滋阴润燥,可制成芝麻糊或作为配料。芝麻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克约780毫克),同时提供维生素E、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和抗氧化。

南瓜:健脾和胃,富含维生素和果胶,可煮粥或蒸食。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每100克约890微克),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保护呼吸道黏膜健康;同时提供钾、维生素E和可溶性纤维。

养生小厨房

百合莲子粥

取百合30克、莲子20克、大米100克同煮为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此粥有润肺健脾、清心安神之效。

芝麻核桃糊

黑芝麻、核桃仁各50克,磨碎后与糯米粉100克同煮,加入冰糖调味。常食可乌发润肤、补肾益脑。

山药老鸭汤

老鸭一只与山药200克、枸杞15克同炖,加入适量姜片和盐调味。此汤滋阴润肺、健脾益胃。

银杏炖雪梨

雪梨一个去核,填入银杏10粒和冰糖适量,隔水蒸熟。适用于秋燥咳嗽、咽干口渴。

寒露养生有门道

防燥

寒露时节,秋燥愈显,尤以“凉燥”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 。人体肺脏喜润恶燥,燥邪易伤肺津。犹如一方上好端砚,若久不添水研墨,则干涸难用,需以清润之品缓缓滋之。因此,养生首重“防燥润肺”。

晨起若觉喉间干痒,可取雪梨一枚,去皮核,填入川贝母粉少许,冰糖一两颗,隔水炖熟,得一碗玉露琼浆,润肺止咳之功甚佳。

日常饮水,可易清茶为“润燥茶”:取沙参、麦冬、玉竹各5克,百合1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甘润生津,如清泉溉腑。

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起床后,面对清新空气,叩齿咽津(空口咬牙,并以舌搅口内津液,分三次咽下)三十六次,有助于刺激津液分泌,润泽脏腑。练习六字诀中的“呬”字诀,专功宣肺,亦是应对秋燥的良方。

御寒

寒露之名,已点出“寒”意。虽未必严寒刺骨,但早晚温差加大,寒气易从皮毛侵袭人体,所谓“寒从脚下起”,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足部尤需保暖。若将人体阳气比作一盏油灯,忽然而至的寒气便如冷风,易使灯火摇曳不明。

傍晚时分,可用温热之水泡脚,水没过踝部,水中可加艾叶一小把、生姜数片,煮开后兑至适宜温度,浸泡约二十分钟,至身体微微汗出为度,能温通经络,驱散初寒。

日常着装,切勿再贪恋夏末的轻薄,尤其需注意颈项、肚脐、脚踝等易受风寒部位的防护。可备一件轻薄背心或披肩,随气温变化增减。若平素畏寒怕冷,属阳虚体质者,可于阳光煦暖的午时(11-13点),背对日光,晒一晒后背,吸纳自然界之温热,以补自身阳气。

亦可自行按摩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凹陷处)、足三里穴(膝下三寸),每穴五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能激发阳气,增强御寒能力。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有助于阳气布散,抵御外寒。

补肺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寒露时节,秋令之金气最盛,正是养肺、补肺的黄金时期。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朝百脉,其功能强健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补肺并非一味蛮补,而在于“润补”与“通补”相结合,使其宣发肃降之功得以正常发挥。

饮食上,宜多食白色食物,因白色入肺。如山药,可蒸食、煮粥,其性平味甘,能补脾肺之气,益肺肾之阴,实为平补佳品。银耳,堪称“平民燕窝”,与莲子、枸杞同炖,做成银耳羹,润肺滋阴之效显著。此外,禽类如鸭肉,性凉味甘,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适宜秋季平补。

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是补肾纳气之时,因肺金生肾水,此时练习深呼吸,吸气时意想气息沉入丹田,有助于肺肾相交,巩固根本。导引方面,可习练“太极拳”或“易筋经”中与肺经相关的动作,如扩胸运动,以舒展肺气。时常按压太渊穴(手腕桡侧脉搏动处)、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亦是简便有效的补肺之法。还可制作一个清香醒神的香囊,内含杏仁、白芷、紫苏叶等物,随身佩戴或置于枕边,其气可通窍利肺。

当寒露的水珠在草叶上凝结成霜,请聆听《礼记·月令》的提示:“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我们在秋色渐深时,已预感到冬日的气息。顺应天时,精心调养,方能安稳度过这一气候转换的关键时期。

生活起居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收敛,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运动强体魄

秋高气爽,适合登高、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不宜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保持乐观防悲秋

秋季易产生凄凉、忧郁情绪,可多参与户外活动,与人交流,培养乐观心态。

寒露时节,自然界阴阳交替,人体养生亦当顺应天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养生贵在坚持,细微之处见真章,愿您在这个寒露节气中,身心和谐,健康自在。

HAN

LU

供稿|中医科 黄娟营养科 金金

编辑&责编|业务拓展部 王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旅游新玩法!北京排名前十的... 家人们,一提到跟团游,是不是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种千篇一律、匆匆忙忙的画面?别再被传统旅游模式束缚啦!今...
400万人涌入温州!长假后半程... 这个长假,近400万人涌入温州,赏一眼山海美景、吃一口瓯越美食。 据省数据平台自动采集在温移动手机信...
房事后男人劳累不已?揭秘简单可... 有很多的男人在进行完房事之后都会十分的劳累,这让男人们都觉得是自己私处出现了问题,所以就会自己选购一...
原创 上... 上海近郊“双雄”的冰火两重天:闵行飞驰,嘉定亟待转型 2024年,上海郊区发展格局迎来巨变,曾经并...
市民游客乐享节日公园新场景济南...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所属公园景区精心打造的“公园+”新场景集中发力,千佛山“四...
解秋燥、调脾胃!“两肉一果”吃... 脾胃不和、秋燥扰人? 秋季不妨试试“两肉一果” 鸡肉、牛尾、冻梨 搭配其他食材 从容应对健康“挑战”...
【佑安·国庆健康科普】国庆嗨完... 2025 NATIONAL DAY 【导语】假期最后一天,你是不是: • 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想到...
因持续降雨影响体验,河南云台山... 10月7日,河南省著名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发布公告称,凡在2025年十一假日期间(10月1日-10月...
沈阳民宿太空舱工厂推荐榜:十大... 在沈阳这座融合工业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民宿太空舱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旅居体验。当旅行者厌倦了千篇一律...
千人被困,珠峰为何遭遇“同期最... “天气太差了,什么都看不见,白茫茫的一片。”10月3日,张瑜在爬珠峰东坡时拍摄的一段视频里这样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