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半夜给我甩来一长串聊天记录,末了发了句 “你看他这是人说的话吗?” 我翻着记录,从她连珠炮似的质问,到男方从 “嗯”“哦” 变成彻底的已读不回,心里咯噔一下 —— 这场景也太眼熟了。
真的,吵架时再凶的话都有个尽头,可冷战时的聊天框才叫磨人。闺蜜说她盯着那个 “已读” 标志,从愤怒到心慌,最后盯着手机哭,就像被扔进了没灯的房间。有次我跟我家那位闹别扭,他也是这样,我发 “你到底想怎么样”,隔了俩小时才回 “没怎么样”,后面再发就石沉大海。
后来我问过几个男性朋友,他们冷战时到底在琢磨啥。有个哥们儿特实在,说看到消息第一反应是 “完了,又要吵架”,脑子里瞬间闪过上次争执的画面,越想越怕,干脆装作没看见。你别说,这跟我爸当年对付我妈的套路一模一样,我妈气鼓鼓地摔门,我爸就躲在书房抽烟,事后说 “怕一开口更乱”。
之前看到个心理学说法,说有些人冷战是 “自我信息封闭”,其实就是不知道怎么应对,只能先把自己关起来。我见过最戳心的聊天记录,女生发了十几条解释,男生最后回了句 “我想静静”,女生问 “静静是谁”,那边直接没了声响。后来男生跟我说,其实看到那句问话时他笑了,但又怕一回复又吵起来,干脆硬着头皮装死。
这事儿真挺矛盾的。女生觉得 “你说话啊” 是想解决问题,男生却觉得 “不说话才不会出错”。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回避型性格,他说每次冷战时都在反复想 “要是我说错话怎么办”,越想越不敢回,最后干脆把聊天框删了,眼不见心不烦。可他不知道,他删的是聊天框,对方凉的是心。
有次我刷到个调查,说好多女生能扛住吵架,却扛不住冷战,因为吵架好歹有回应,冷战就像对着空气挥拳。我闺蜜那次冷战持续了三天,第三天她发 “算了,我累了”,男生秒回 “别啊,我以为你消气了”。你看,他还觉得自己挺有理,以为晾几天就没事了。
其实吧,冷战时的聊天记录最伤人的不是沉默,是那些敷衍的回应。“呵呵”“哦”“知道了”,这些词比骂街还噎人。心理学家说过 “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还真没说错。就像小时候跟爸妈告状,他们不理你那滋味,比打一顿还难受。
我家那位后来跟我坦白,冷战时他会翻以前的聊天记录,看到开心的地方会笑,但一想到吵架的事又不敢说话。你说这男的是不是特拧巴?明明心里不是那意思,偏要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有次我们冷战,他偷偷往我包里塞了零食,聊天框里却还是一片空白。
真的,比起吵架时的脸红脖子粗,冷战时的聊天框才叫诛心。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那些故意延迟的回应,那些假装没看见的消息,攒多了就成了隔阂。我闺蜜最后跟她男友和好了,但她说再也回不到以前那样了,就像摔碎的杯子粘好,缝还在。
现在我跟我家那位约好,再生气也不能超过两小时不说话。其实男人们可能真不是故意要伤人,就是被情绪卡住了,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一步。但说真的,再难开口,也比让对方在黑暗里瞎等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