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好了,大病风险该更低才对”,这是不少人的固有认知。但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的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个想法:我国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群,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反而越大。
研究者从全国14 个省级行政区的30 个区县,随机挑选了3 万多名35 岁以上居民,先调查他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又在4.7 年后随访中风发生情况,最终有效数据涵盖24057 人。为了准确衡量“社会经济地位”,研究还整合了人均GDP、城乡收入、每千人医生数量等9 个指标,给每个区县打分排序。
结果一目了然:得分最低的低水平区县,中风发病密度是468.39/10 万人年;而得分最高的高水平区县,这一数字飙升到700.39/10 万人年。和低分组比,中、高分组的中风风险分别增加了91% 和59%,生活条件越好,风险反倒越高。
之前就有研究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 元的人,缺血性中风风险比收入低于2000 元的人高32%;收入超1000 元的人群,患病风险更是低收入者的2 倍。
为啥会出现这种“越富越危险” 的情况?研究者指出,这和我国的营养转型阶段有关。高收入人群更易被糖尿病、肥胖等问题盯上。像东部和中部的中高收入区县,肥胖和高血压就成了中风的主要诱因。
更关键的是,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中风“杀手” 还不一样。
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地区,高龄是头号危险因素,年纪大了更得警惕;
中等水平地区,糖尿病是关键隐患,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防中风;
而在低水平地区,高血压和喝酒才是最该控制的问题,数据显示,就算少量饮酒也会增加14% 的中风风险,重度饮酒风险更是飙升109%。
针对这些差异,研究者建议,高收入地区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等地区得加强体检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干预;低收入地区则要下大力气控血压、劝戒酒,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提升慢性病管理水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