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由红线女艺术中心与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公益品牌活动“粤讲粤有戏”第十三期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小剧场欢乐开启。
本期活动以“趣谈粤语 解码粤剧”为主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陈艳冰和广东著名演员、资深主持人陈戈两位主讲专家,分别代表传承与创新进行对谈,并且兼任“派对主持人”,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广府文化体验。
现场教学,专家趣谈粤语与粤剧之美
“粤语的九声六调富有音乐性,了解粤语平仄以及粤音与宫商角徵羽这五音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欣赏粤剧唱腔的韵味。”活动伊始,陈艳冰以粤剧经典《帝女花》为例,从白雪仙、任剑辉、唐涤生的创作初衷谈起,深入剖析了《帝女花》作为粤剧走向雅化和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作,剧本文字的凝练与独特的戏剧表达,及其如何巧妙地运用俚语、俗语等粤语的特有词汇。她还从文字和音乐方面讲解了以“落花满天蔽月光”开头的《帝女花之香夭》唱段被广为传唱的内在原因。谈及青少年学习、传承粤语的意义,陈艳冰认为,多元的语言环境能够促进不同思维方式的养成,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她还分享了自己演播长篇小说《俗世奇人》的心得。在现场,观众看着屏幕上冯骥才先生的小说原作文字,同时聆听陈艳冰演播的粤语讲古《泥人张》片段,直观地感受到讲古所需要的发音技巧与粤语表述的创新改编,观众在她的引导下,比对了文字与声音作为不同沟通媒介的各自特点,以及怎样讲古才能听起来更具吸引力。
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广东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阿May”的陈戈,参演《外来媳妇本地郎》20年。《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部现象级作品,以其超长的播出时间、众多的集数和深厚的观众基础而闻名,且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该剧以粤语为主要语言,对南方粤语观众有极强的亲和力;其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以及聚焦平民百姓“家长里短”的定位,让它非常接地气。陈戈的个人风格同样接地气,她曾多年担任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配音演员,把电视剧的普通话或外语原声配音为粤语,并赋予人物的情感表达。她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演出、配音与30多年当电台主持人的经验,还以细腻的视角和风趣的语言对观众的即兴表演进行点评,妙语连珠。陈戈对粤语的生命力和传播充满信心,她鼓励观众说:“平时可以试着用粤语和家人、朋友多交流,语言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互动环节笑声不断,观众直呼“过瘾”
相较于以往的讲座,本期活动更侧重于搭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桥梁,让他们深度体验粤语与粤剧的独特魅力。在经典剧作配音、绕口令等环节中,台下观众踊跃上台,一试身手,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八百标兵奔北坡,标兵炮兵并排跑……”当观众快速念出粤语绕口令,瞬间点燃了全场笑点。不少观众勇敢挑战,虽略有磕绊,但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都能够顺利完成,赢得阵阵掌声。他们表演后兴奋地表示:“一直觉得粤语九声六调很难,但今天在游戏中学习,专家一句一句教,感觉一下就开窍了!”
观众里有三四个小朋友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踊跃举手登台,读绕口令、学黄子华表演还不过瘾,主动请缨唱《荔枝颂》,并现场示范唱《帝女花之香夭》片段。他们的模仿虽显稚嫩,但韵味十足。有位家长感慨道:“活动非常精彩,信息量大,大人小孩都学到了很多,没想到孩子这么投入,这样的活动使粤语和粤剧变得好玩、亲切。”
整场活动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持续了近两小时。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小朋友纷纷要求与两位“陈老师”合影留念。“没玩够”“唔舍得走”,他们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将粤语文化和粤剧艺术转化为一场生动有趣的“周末派对”,吸引了众多市民个人或家庭的积极参与,成功地引导孩子们进入粤语文化和粤剧学习的氛围,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