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儿造一座立体的“心灵花园”
创始人
2025-10-16 12:16:42
0

15岁的欣然(化名)因反复晕厥被救护车从浙江省杭州市送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首儿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心内科等检查一圈,接诊医生没发现欣然有躯体方面问题。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晓鸣会诊后发现,孩子有一些抑郁情绪,进一步沟通后得知与家庭变动有关。“孩子有些分离转换障碍。”张晓鸣说。经过心理干预,很快,孩子的症状消失了。

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12岁患儿晓峰(化名)走路时一瘸一拐,却查不出问题。医生一筹莫展之际,晓峰隔壁床病友的一句话提了醒:“他爸爸不在的时候,他能自己上厕所,在的时候就不能……”张晓鸣被请来会诊,她一看就发现,也是父母离异引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我周二去会诊的,孩子周五就可以自己走路了。”张晓鸣说。

“以往,提起‘儿童’‘医院’‘精神卫生服务’,人们想到的是儿童高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其实,在儿童专科医院,我们面对的需求远不止于此。”张晓鸣说,不同于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面对的患儿群体和需求更加庞大和复杂,希望构建起覆盖患儿、家庭及医务人员,贯穿院内院外,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多科协同

实现在院患儿“身心同治”

张晓鸣的电脑里有一张名为“各科室需要协同处理的精神心理相关情况”的电子表格,从神经内科到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外科系统、重症医学科、血液科、免疫科、肿瘤科等,不一而足。每个科室后面,都跟着一连串常见的躯体化症状。例如,神经内科后面有头疼、抽搐、瘫痪、失明、失声、感觉异常、晕厥等,消化科后面有反复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亢进或减退,呼吸科和心内科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心慌、头晕、非劳累性胸痛……在标明这些症状分别优先排除的器质性疾病后,表格的最后一栏,就是这些表现和症状的常见关联心理问题。

有的患儿是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却找错了科,还有的是在躯体疾病的诊治中衍生出精神心理问题。在重症医学科、血液科、肿瘤科等病房,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科一年要到上述科室会诊300次以上。”张晓鸣介绍,与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儿科不同,儿童医院的精神心理科不但要负责儿童期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还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患儿的“身心同治”。“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往往是双重折磨——身体病痛与心理压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儿科医学的需求。”张晓鸣说。

为此,首儿医学中心建立了以“全院一张床”为核心的多学科协同诊疗机制。一方面,精准聚焦重点群体,优先服务急诊留观患儿、慢性病(皮肌炎、哮喘、肿瘤等)患儿及肥胖患儿等心理需求突出的群体,为这些孩子建立专病心理评估体系,使患儿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能得到专业心理评估及干预。另一方面,打破科室壁垒,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支持—精神科诊疗”无缝衔接服务。临床科室医生发现患儿有心理服务需求时,均可启动该流程,为患儿提供心理评估及精神科会诊。根据会诊结果,需要心理支持的,精神心理科会预约心理咨询师或医务社工开展心理相关工作,提供初步心理支持;对于较为严重的患儿,精神科医生会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每一名有需要的患儿无论住在哪个病区,都能获得专业、连续的心理关怀。

覆盖家庭

培养孩子心灵“首席照护师”

然然(化名)已经4年没上学了。4年间,父母带着他全国各地到处求医,原因是他常常会控制不住地抽搐。在首儿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他第一次见到精神科医生——被请来会诊的张晓鸣。最终确诊为抑郁症的那一刻,然然号啕大哭。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健康出问题时会着急、担心,想各种办法寻医问药,找不到答案时也不会想到找精神心理科医生看看。”张晓鸣说,有的孩子生病了,家长心理压力太大,先顶不住了,导致跟医生交流困难。说到底,家长也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素养,这样才能当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首席照护师”。

对此,首儿医学中心精神心理科会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在院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患病而产生的焦虑问题,也帮助他们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我们坚信,孩子心理健康的主战场在家庭。因此,我们大力推动服务场景、服务理念从医院向家庭延伸,积极为家长赋能。”张晓鸣介绍,首儿医学中心定期开设面向不同疾病患儿家长的专题工作坊,如“慢性病患儿的情绪管理”“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等,同时搭建官方家长互动平台,由专业人士引导,让家长们能够相互支持、分享经验,减少孤立无援感。此外,首儿医学中心定期开展专题科普直播,主题涵盖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关键问题;定期推送原创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家长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家庭教育指南。“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形成医院专业干预与家庭日常滋养相辅相成的协同守护格局。”张晓鸣说。

赋能医生

当好儿童心理健康“前哨站”

当口腔科诊室门口的候诊系统叫到月月(化名)时,7岁的她终于忍不住哭闹起来。“别哭了,再哭我就带你去打针!”月月妈妈边推门进入诊室,边对着女儿小声警告。话音刚落,月月的哭声更大了。“别这么吓孩子,会加重她的恐惧。”医生赶忙劝阻,然后拿出口袋里的小贴纸,让“坚强”的月月选一个当奖品。

在免疫科诊室,听到过敏原检测需要扎针时,龙龙(化名)的小脸立刻僵住了。“很多孩子恐惧针刺。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更好地处理了。”接诊医生说,他会温和告诉孩子过敏原检测的原因、过程和作用,不夸张也不回避,让孩子从“想象的恐惧”回归现实,哭闹就会减少。

据了解,考虑到精神心理服务需求持续增加和专业医务人员数量有限,该中心正在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心理健康主动筛查平台。“孩子来了,通过跟机器人聊聊天,可能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提示我们进一步跟进确认、早防早治。”张晓鸣满怀期待地说。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特约记者 池杨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何通过花钱让自己痛苦不堪?一... 一个重要的人生真相是:你往往很难知道什么会让自己快乐, 却很容易识别出什么会让自己痛苦。当你面对一个...
原创 被... 1895年4月17日,望着春帆楼外西沉的夕阳,伊藤博文站在窗前,长长地松了口气。他刚刚签署了《马关条...
医生多次提醒:过了50岁,要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关注点从工作和生活转变到了健康、养生、长寿上,很多年轻人也开始...
连拔2天火罐,突然高位截瘫!医... 肩颈僵硬、肌肉酸累、体内湿气重…… 因为这些现代人的“小毛病” 拔罐成了不少人的养生习惯 但谁能想到...
癫痫频发、几度病危!医生“抽丝... 求医8个月,数度被下病危通知,因“难治性癫痫”一度生命垂危的11岁女孩月月(化名),于今年4月,在重...
肺癌转移到脑放疗多少次,还能治... 肺癌是现代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肺癌不容易早期发现,等到有明显症状出现再去做检查发现,往往已经错过...
中国人买下的波尔多酒庄,经济上... 中国资本曾以狂热的姿态涌入波尔多,葡萄酒庄一度成为财富与品位的象征。自2008年起,中国资本先后买下...
豆腐会催化癌细胞是不是真的?肿... 不少肿瘤患者或家属会听说 “豆腐会催化癌细胞” 的说法,吃的时候总有些顾虑 —— 明明豆腐是常见的家...
香港多所高校曝假学历申请:港大... 近期,香港多所高校陆续披露发现多起涉嫌以虚假学历提交入学申请个案。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各发现...
为何掌握家庭治疗的咨询师更受青... 当前,心理咨询行业迅速发展,各类咨询师不断涌现。在这一背景下,擅长家庭治疗的咨询师尤为受到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