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这条发源于海南中部山区,蜿蜒奔流三百余公里,最终在海口市美兰区注入琼州海峡的的河流,是海南岛最长的河流,也是流量最大的河流,更是海南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南渡江以其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生灵,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见证了琼州大地的沧桑巨变。从远古先民的渔猎采集,到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始终与海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如今,这条古老的河流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
南渡江源头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南峰山,干流全长333.8公里,流域面积7033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20.7%。南渡江自南向北纵贯海南中部,流经白沙、琼中、屯昌、澄迈、定安、海口等6个市县,流域内生活着汉、黎、苗等多个民族,人口约500多万。
南渡江流域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达1600-2000毫米。丰沛的降水为南渡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也带来了频繁的洪涝灾害。据史料记载,在1949年前的五百年间,南渡江流域共发生大的洪水灾害127次,平均每4年就有一次。《琼州府志》中有载,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曾山洪暴发,当时"水漫城郭,民舍尽没,死者无算"。
▲南渡江源头附近群山环
南渡江流域内地形复杂多样,上游为五指山余脉,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中游为丘陵地带;下游则为冲积平原。这种阶梯式的地形分布,不仅造就了南渡江丰富的水力资源,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据调查,南渡江流域有各类动植物2000余种,其中动物如海南山鹧鸪、海南坡鹿,植物如海南坡垒树、秋海棠、琼棕等均为海南特有物种。
南渡江流域是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区域之一。在澄迈县仁兴镇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南渡江两岸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些远古先民利用南渡江丰富的水源和鱼类资源,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
汉代以后,随着大陆移民的不断南迁,南渡江流域的农业开发逐渐加快。唐代《元和郡县志》中就有"南渡江水可灌田"的记载。她不仅是农业文明的摇篮,而且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走廊。黎族作为海南最早的居民,创造了独特的船形屋、藤桥等建筑形式;明清时期迁徙而来的苗族人,带来了精美的蜡染技艺;而来自闽粤的汉族移民,则促进了农耕技术的传播。这些文化元素在南渡江畔交融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涯文化。
在南渡江上游的白沙县,至今保留着完整的黎族传统村落。这里的黎族同胞仍然沿袭着古老的耕作方式和生活习俗。他们建造的船形屋,屋顶呈弧形,犹如倒扣的船只,既美观又实用,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智慧。在琼中县的苗族村寨中,妇女们仍然保持着用蜡刀蘸熔蜡在白布上绘制的传统工艺,这些精美的蜡染制品已成为海南重要的文化符号。
汉族文化则随着历代移民不断融入。位于南渡江出海口的骑楼老街,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这些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既有南洋风格的拱廊,又保留了岭南特色的雕花装饰,形成了独特的"琼派"建筑风格,为民俗文化注入新活力。
然而,在旧社会,南渡江的治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水利失修,南渡江水灾泛滥。1933年特大洪水,造成沿岸民众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渡江水浪滔滔,百姓眼泪流成河;官府不管民间苦,只知征税不知疏”。
▲南渡江水系图
新中国成立后,南渡江治理翻开了新篇章。1950年代,海南行政公署组织数万群众开展河道疏浚和堤防加固工程。到1957年,共完成土石方工程200多万立方米,初步控制了水患。1960年代建成了松涛水库,总库容达33.45亿立方米,不仅有效调控了洪水,还保障了下游农业灌溉,30万亩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改革开放以来,南渡江治理更加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1990年代实施的"南渡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了"上蓄、中疏、下排"的治理方案。在上游加强水土保持,中游疏通河道,下游完善排涝系统。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关停搬迁了沿岸污染企业。河流治理又产生质的飞跃。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南渡江保护进入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将全流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施河长制管理,水质持续改善,自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干流水质优良率几近100%,且一直保持。
在南渡江源头区,还建立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中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下游建设了多个湿地公园,其中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全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5%,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0%。
今日的南渡江,正以其清澈的水流、优美的生态、丰富的文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依托南渡江水资源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将成为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南渡江出海口的航道疏浚工程,为海口港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沿岸建成的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了热带特色农业发展。南渡江文化旅游带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
南渡江就像一条时光之河,从历史深处流来,向未来奔去,它见证了苦难,也沐浴着荣光;它记得伤痛,更孕育希望,江水滔滔,不舍昼夜,春风岁岁,舞动琼州。